最近,在全國互聯網與音視頻廣播發展研討會(NWC2017)上,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董年初對視聽新媒體的管理相關政策進行深入說明,在此,網絡大電影特別對網絡視聽相關政策以及《關于做好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增項審核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條款進行解讀。

一、不只網大和網劇,備案幾乎涵蓋所有視聽節目

我們都知道,網絡大電影和網劇在去年12月就已經實行備案登記制,與院線開始統一標準。但其實不只網劇和網絡大電影,滿足以下五條標準之一的所有網絡視聽節目,都需要備案: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招商主推的節目;(重點推薦宣傳的);

擬在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網站(客戶端)首頁推廣的節目;

擬優先供網站會員觀看的節目;

投資超過500萬元的網絡劇或者100萬元的微電影(網絡電影);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自愿備案的其它重點網絡原創視聽節目。

其中第一條和第二條可以看出,所有在視頻網站首頁有推廣位的網生內容,全部都需要備案;

第三條“擬優先提供會員觀看的節目”,幾乎已經涵蓋了電影、劇集、綜藝等全部付費內容!

第四條,單獨針對500萬的網劇和100萬以上的微電影(網絡電影),也就是說,投資100萬以上的網生內容,即便不付費也必須備案。


二、重大題材需行業有關部門審核協同審核,網絡題材不再自由

在之前,網生內容題材、類型相對自由,而現在,一切都有了統一標準。網絡內容的題材,不再像原來那么自由。

政治、軍事、外交、國家安全、統戰、民族、司法、公安、醫療衛生等重大題材和特殊題材需由行業主管部門協同審核。

三、“誰辦網誰負責”,實行自審自播、先審后播、重播重審制度

網絡劇、微電影(網絡大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播出,按照“誰辦網誰負責”的原則,實行自審自播、先審后播、重播重審制度。

播出網站依據《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進行內容審核,審核通過并在總局網絡平臺登記后方可播出。

播出網站必須擁有合格的節目審核人員,建立節目審核制度、節目監播制度,并實行總編輯負責制。

播出網站自行建立監播制度,自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群眾投訴的節目,總局指導視聽協會組織專家研判形成意見,確有問題的做出下線或者整改處理。對有爭議的節目,一律參照最新發布的影視劇標準及宣傳要求進行研判。

四、個人制作并上傳的網絡視聽節目,由視頻網站履行責任

從事生產制作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的機構,應依法取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不得播出非持證機構制作的網絡視聽節目。

個人制作并上傳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由轉發該節目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履行生產制作機構的責任。只能轉發已核實真實身份信息并符合內容管理規定的個人上傳的節目。

網絡大電影向各視頻平臺了解到,個人免費上傳的視頻責任由視頻網站負責,但個人提交的網大、網劇,目前需要找擁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發行公司,或者借發行公司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備案之后才能上線。

五、有觀眾舉報,發現問題立即下線;問題節目需經過審核形成統一版本后上線

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后,群眾舉報或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發現節目內容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要立即下線。

問題節目重新編輯后可以播出的,要立即聯系節目制作機構重新編輯,重編節目經相應行政部門審核通過并形成統一版本后,方可重新上線。

六、加強對視頻網站的日常監管,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協同配合

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就是主要負責對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的日常監管,而日常監管主要分為對持證機構的管理和對非持證機構的管理。

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都屬于正規的持證機構。對持證機構,廣電總局一方面要求從業機構建立相關的負責制度、審核制度和監播制度,另一方面在政府監管層面,建立信息庫發布制度、節目研判制度、引進劇審核制度等,并且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協同配合治理。

七、活動直播需備案,不得開通彈幕功能

未經批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

重大活動、事件直播前5天和一般活動直播前48小時,須將具體活動相關信息報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備案。

重大活動、事件直播不得開通彈幕功能,一般活動的直播中如開通彈幕功能,須配備專門審核員對彈幕內容進行審核。發布彈幕用戶須注冊真實身份信息,彈幕內容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序良俗。

在廣電總局一系列監管和政策之下,網絡視聽內容已經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監管流程。這一系列的監管不算一個好消息,但也絕對不是一個壞消息,這是網絡視聽內容走向正規、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