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劇在國內掀起一波又一波收視狂潮,國產電視劇面臨著現實的挑戰。美劇因構思巧妙、制作精良而廣受歡迎,而國產劇盡管近年來也不斷發力,卻仍然難逃觀眾挑剔的眼光。《權力的游戲》第六季已收官,這部風靡全球的現象級美劇也引發了6排8號影迷對于國產劇現狀的討論。

Lami:

如今,國產劇也開始走起了魔幻路線,但說到水準,還沒有一部可以恭維的,就是號稱花了1個億的《花千骨》,也因一個后期P上去的假包子就漏了餡。據說,《權力的游戲》每集成本都在450萬~500萬美元之間,一季13集也就是4億多元人民幣,逼真的特效絕對是靠錢砸出來的。可是,光有錢就能砸得出來嗎?這不僅僅是投多少錢的問題,更是要怎么分配這筆錢的問題。先不論《花千骨》號稱的1億投資有多少水分,就算真花了1億,以五十八集的規模,再刨去一大半的演員片酬,平攤給后期制作的能剩下多少?相比而言,《權力的游戲》演員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將大部分費用實打實花在了制作上,不但專門找語言學家創造出了一套多斯拉克語,冰原狼也是在真狼的基礎上加以特效處理,這些都不是靠小鮮肉來圈粉賣片的國產劇所能達到的境界。

木子:

看完《權力的游戲》,對國產劇只剩嘆息。我們可以說美劇的制作模式是不可復制的,高昂成本所帶來的風險也是國產劇無力承擔的,但就算拋開場景、卡司、音效,單從情節和內涵上相比,國產劇又有多少勝算呢?當無數國產劇沉浸在宮斗、三角戀、偽腹黑等無聊的元素上無法自拔,在粉絲的追捧下就沾沾自喜的時候,有誰動了真格,要在人性和社會這個更大的層面上較一回真兒呢?

如果找不到定位,或者無法賦予作品獨樹一幟的思想,那就簡簡單單敘事好了,但國產劇在角色塑造和情節推理上總是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劇中從男一號到路人甲乙丙丁,從女一號到龍套戊己庚辛,絕大多數,不是善良得讓人心疼,就是壞得讓人絕望。影視劇發展到今日,所應該呈現的,應該是人性復雜的一面,因為大多數人在價值觀上,其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都是相類似的,但最微妙的則是那千分之一的差別,這就是劇作者敘事品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