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電視劇《小歡喜》,個人看法,雖然這部劇已經屬于非常優秀的寫實主義國產劇了,但還是要倚仗同行多年襯托,屬于矮個子里拔高個兒。說到現實主義,我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他生活場景化的程度是很高的,在國產劇的細節設計里面屬于非常優秀的了。進門是真的要換拖鞋了,日歷時間也的確對的上,高中生的校服也的確符合中國國情,當然,高三學生的桌子上,也是真的堆滿了書。

還有一方面,可以說是這部劇成功的直接原因——它的切入口選的的確非常好。三個家庭,分別對應了最真實、最典型的三種中年危機:身體危機,經濟危機,婚姻親子關系危機,我和媽媽暑假在家一塊追完了這部劇,我們都認為劇情非常能讓人產生共鳴,很能入戲,又加入了許多實時因素(例如金庸先生逝世),看這部劇就像是在看身邊人的生活。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部劇也可以說毀在了這些劇情的塑造上。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認為,劇情里呈現出的這種危機,更多的是為了推動劇情,而非真真正正切入了現實,灌入了骨血。

而且不難看出,方圓家即便夫妻倆都失了業,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沒看出來有任何降低,尤其是方圓作為一個滴滴司機,劇里給人的感覺,一天可能只上幾個小時的班,什么時候都在家,周末還帶雙休的;宋倩夫妻倆的感情問題,明明是多年的積勞,說沒就沒了,喬英子的抑郁癥沒過多久就好了;劉靜更不用說,劇里渲染出來的一場癌癥,鋪墊了二三十集,居然一集十幾分鐘就治好了。可以說,這部劇盡管做了很大的嘗試,編劇和導演功夫都下足了,可傳遞出來的,還是這樣一種超人價值觀,痛苦和磨難都只是泡沫,別說消化接受,都不用怎么抗爭,生活就會自己收走它。

可是問題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人人都有這樣的主角光環嗎?這樣的現實主義電視劇,甚至比天馬行空編劇亂寫的瑪麗蘇神劇還要可怕,后者,起碼大伙都是清醒的,看看也就在B站的吐槽視頻里圖個樂呵,而前者,也許有的人看了以后,是干了一碗毒雞湯,從而建立錯誤的苦難觀。和劇里的三名高中生一樣,我也曾經歷黑暗的高三時刻。我不敢說我的經歷人人都有,但想必,也是很普遍的。這才是普羅大眾的現實,對于現實生活給予的苦難,毫無招架之力,能做的只有接受,消化,并一直背負著這樣的一個傷疤,磕磕絆絆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