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寶國落淚
由高滿堂編劇,陳寶國、王雷主演的電視劇《最后一張簽證》將于2017年1月1日在北京衛視、江蘇衛視同步開播。在滿眼都是大IP、小鮮肉的市場環境下,這樣一部厚重、嚴肅的有關二戰題材作品,如若不是高滿堂編劇,可能并不會引發太多關注;但在主創們看來,它的被忽略實在太不應該。在昨日的開播發布會上,高滿堂坦言,“現在影視娛樂化的現狀可謂是‘登峰造極’,使年輕人對這段歷史失去了真實的判斷。我認為有必要把真實歷史告訴后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尊重不能娛樂化。”
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
《最后一張簽證》被業界稱為“中國版的《辛德勒的名單》”,通過講述二戰時期中國駐奧地利外交官無私幫助猶太人逃亡的真實故事,還原了在黑暗殘酷的戰爭里,中外各國人民攜手反抗法西斯壓迫的風云歲月。
談及為什么選擇這一題材時,高滿堂感慨良多:“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78年前,中國向4800個猶太人發放了簽證,牽系著千萬個家庭。歐洲很多文化學者和上年紀的人都了解這段歷史,并評價我們中國人有情有義,但是知道這段歷史的中國人很少,這讓我感到特別遺憾。所以,我要將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故事還原出來,讓大家知道中國人的偉大,也要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向國際。”
主演王雷出演簽證官普濟州,陳寶國則飾演指點、幫助普濟州的幕后英雄魯懷山。“美國人拍攝了《辛德勒的名單》,看過的人都會被感動,今天我們中國人也創作出了一部可以與之媲美的作品,難道我還要計較戲份多少嗎?我們現在就是要把這部劇給拍出來,讓大家看到中國人曾經做過一件很牛的事情。”陳寶國的初衷和高滿堂的想法不謀而合。現場回憶起部分劇情時,陳寶國幾度哽咽。
遠赴布拉格拍攝
除了厚重、走心、動情的劇情,該劇在制作上力圖做到精益求精。陳寶國現場回憶說,在抵達布拉格之后,總覺得戲服穿上感覺不對,覺得每一塊布料都泛著“賊光”。由于30年前到布拉格電影制片廠參觀過,陳寶國強烈建議借出電影制片廠的老戲服,花箐導演表示同意,于是在距離開機還有三天的時間,劇組發動所有人去翻制片廠中庫存的衣服。陳寶國感慨地說:“在那一瞬間,我和導演建立了信任。無奈戲服在倉庫中存放太久,拿出來時味道非常大。即使是忍著50年庫藏的味道,也要還原70年前腥風血雨的味道。”陳寶國笑言,為了“大味道”,他們忍住了服裝上的“小味道”。此外,該劇因遠赴布拉格拍攝,語言溝通就成了最大的障礙。高滿堂回憶說,“全劇在拍攝期間請了36個跟組翻譯,現場就有14個翻譯,其他安排在不同部門。當初我們覺得捷克演員英文應該沒有問題,到了現場才知道,幾位捷克主演英文都不太好,說不了臺詞,他們都是用捷克語交流。”然而,非常神奇的是,陳寶國和王雷在與捷克主演接觸12天之后,竟然完全能夠順暢交流。
發布會上,制片人朱凱以“一部以特別角度表示中國人對二戰奉獻的良心之作”來形容《最后一張簽證》。據他介紹,該劇已被多國電視臺訂購,還將陸續登陸捷克、德國、奧地利、以色列、波蘭等國家。
北京晨報記者 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