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河
由導演劉江近日推出的公安題材電視劇《黎明決戰》給觀眾帶來了陌生而又新鮮的觀感。1946年,哈爾濱解放,這是當時共產黨占領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大城市。對這個城市的管理水平如何,決定了外界對共產黨執政能力的評價。受中共中央委派到重新組建的哈爾濱公安局擔任局長的程檣,面對各種勢力的明爭暗斗,展示出自信的人格魅力和震懾對手的魄力。在處理人際關系上,他剛中帶柔;在看待具體問題上,他既有宏觀上的運籌帷幄,也有個人角度的縝密細膩;在感情沖動的時候,他克制、冷靜……如此種種,塑造了一個儒雅氣質與英雄氣概有機融合的形象。在熒屏上看到這樣一位公安工作者,給觀眾的審美體驗是陌生化的,但這種陌生感很容易被轉化為好奇心,引領人們去探尋那個時代公安工作的獨特性,并循著公安工作的發展歷程,在幾代公安之間建立連接,使大家對公安工作者群體有更為豐富立體的認識。
追溯公安題材的文學源頭,可與古代公案戲對接。而現代意義上的公安題材電視劇,通常會讓人想到拍攝于1979年的《神圣的使命》《玫瑰香奇案》等。第一代公安劇在風格上是嚴謹端正的,使用的敘事策略通常是一對一的形式,缺乏更為復雜的設計感,生活與情感元素的介入也較少。但在那個年代,電視劇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尤其是公安劇能直接帶領觀眾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所以深受人們喜愛。第二代公安劇情節復雜、人物眾多、懸念叢生、緊湊精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可謂是熒屏主流題材。其中既有《便衣警察》這樣具有豐富故事情節的虛構作品,也有《九一八大案紀實》這樣由公安局長親自出演的紀實作品。2001年,《重案六組》的播出轟動一時,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接連制作四部,總集數達136集,成為第二代公安劇的代表性作品。
在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沉寂期之后,《黎明決戰》或可視為第三代公安劇的開端之作。劇中,以往公安劇獵奇色彩、強紀實風格的特色退居次位,取而代之的是創作者圍繞人民公安對信仰的堅持、對人民的忠誠不動聲色的描繪。觀眾聽不到口號式的臺詞、看不到模式化的表達,卻經常能夠感受到主人公程檣內心深處有一股信仰的力量在涌動。作為公安工作者的程檣,既需要關注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也要小心觀察由自己主導的內部小環境的各種動向,若非有強烈信仰的驅動,很難能做到持之以恒。
《黎明決戰》借鑒了諜戰劇的節奏與味道,但這是為劇情服務的,并沒有喧賓奪主,所以在觀看時,并不會產生某種撕裂感。這部電視劇對生活戲與感情戲的再加工能力,為跑偏的嚴肅題材進行了一次修正。在電視劇的娛樂性與思想性方面,《黎明決戰》進行了很好的分工與融合。它既是一部觀賞性很高的娛樂作品,又是一部憑借思想價值彰顯出力量感的人文作品。
為什么要拍攝反映新中國第一代人民公安工作的作品?創作者試圖通過這個有真實原型的人物故事,幫助觀眾重新認識公安工作的復雜性、任務的艱巨性。維護公共秩序與社會安全,背后有許多事情需要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又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與人生智慧。有些人簡單地把公安工作形容為“抓壞人”,這是初級的感性認識,與“抓壞人”同樣重要的,是在保持做一個好人的基礎上,爭取去做一個堅定的好人、有思考能力的好人,以及信仰堅定、價值觀恒久的好人?!独杳鳑Q戰》的播出,為啟發公眾關心公安工作、關愛公安民警,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們在期待看到一個好故事之余,更希望新時期的公安工作能夠得到公眾更多的支持。
《光明日報》( 2017年03月27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