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盜墓筆記》推出,收割了超高的話題度,之后網絡平臺方陸續推出《鬼吹燈》系列與《盜墓筆記》系列,直至今年,探險類網劇的數量達到了近幾年的高峰。

僅剛剛收官和在播的就有《古董局中局》《怒晴湘西》和《黃金瞳》三部,之后還將有《河神2》《長安十二時辰》《民調局異聞錄》《老九門2》等劇。探險類網劇在數量上看上去迎來了一個“小春天”。

和數量同時上漲的,是探險類網劇的制作水準。《盜墓筆記》播出的時候,觀眾都在吐槽五毛特效,原著中驚悚的尸蹩到了劇里竟成了有些卡哇伊的玩偶。到《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河神》播出的時候,網評已經在夸贊劇集對場景的高度還原、特效逼真和電影質感,其中《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開播時在豆瓣上一度被打出了8.8的高分。

角色選擇上,該類網劇也越來越向實力演員側重。潘粵明、辛芷蕾、夏雨等演技派演員開始在劇中擔綱主演,至此,探險類網劇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但不難發現,探險類網劇雖然口碑越來越好,熱度卻較當初有所下降了。《怒晴湘西》累計播放量只有29億,是同期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零頭;《古董局中局》累計播放量僅16.4億,《黃金瞳》在愛奇藝上的熱度也不及《都挺好》和《招搖》,而當年,《盜墓筆記》和《老九門》都堪稱“劇王”。

暖春的表象之下,探險劇的熱度雖然還沒到“寒冬”,但已然是晚秋了。

 

出圈

2015年,《盜墓筆記》在愛奇藝播出,一夜之間成了現象級。23億的播放量和被搞癱瘓的播放器讓《盜墓筆記》成為2015年點擊量最高的網劇。這之前,網劇市場并沒有成型的模式和成熟的產業鏈,播出的劇集多是低成本、小制作,而《盜墓筆記》的單集成本就達到了500萬,從一開始,它就在打破人們的刻板印象。

《盜墓筆記》的成功不只是流量的成功,更是網劇模式探索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對于整個網劇生態改變的貢獻遠大于在流量上的數據表現。它將網劇帶入了高成本、大制作的時代,也開啟了視頻會員付費的先河。

高達260萬次的會員申請,讓愛奇藝累積了最初的會員體系,也讓各個視頻網站開啟了會員付費時代。如今愛優騰等幾家頭部視頻平臺憑借優質內容爭奪VIP付費戰場,讓VIP會員付費成為一大收入來源,離不開《盜墓筆記》的成功引導。

作為和《盜墓筆記》同等地位的系列小說,《鬼吹燈》的改編也被提上日程,而且市場成效同樣令人振奮。同年年底,電影《尋龍訣》一舉拿下首映日1.6億、累積16.83億的票房,成為2015年年底最大的電影黑馬。成熟的工業制造,精彩的劇本改編和精美的特效讓這部電影成為探險類作品向工業化、精品化、商業化靠攏的典型。

《盜墓筆記》和《尋龍訣》的成功顛覆了市場,也讓各大視頻網站和影視公司開始更大手筆布局這一題材,幾乎不惜一切代價在各個制作維度做出升級,僅用時一年,探險題材在內容市場便迎來了爆發期。

 

藍海

2017年,愛奇藝推出的《老九門》投資高達1.68億,用當時風頭大盛的陳偉霆、張藝興、趙麗穎擔任主演,最終成為首部播放量破百億的網劇。而該劇首次采用的網臺聯動、視頻會員搶先電視臺觀看的模式,也撬動了網臺關系的發展。

由孔笙執導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是探險類網劇向精品化進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該劇無論是在場景還原還是特效展現上都堪稱精品,目前豆瓣評分8.0。

之后,執導過多部優秀電影的導演管虎也開始執導相關網劇。他和金馬影帝阮經天的加盟讓《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有了電影質感,并從此延續下來,最近的《怒晴湘西》同樣由管虎監制,豆瓣評分7.3。

這中間,《盜墓筆記》的衍生作品《沙海》也上線,其中無邪一角由知名演技派演員秦昊飾演,主演黎簇選擇了顏值、演技和年齡都很貼切的吳磊,雙男主架構和演員們及格甚至優秀的表演同樣讓這部劇收獲了不少好評,目前豆瓣評分6.5,是南派三叔所有改編作品里評分最高的一部。

另一部同樣由天下霸唱的作品改編的網劇《河神》用其獨具一格的配色也給了觀眾“電影感”的體驗,豆瓣11萬人給出了8.2的評分,熱度不可謂不高。

視頻平臺和制作公司對這一題材的持續投入讓探險類網劇不斷更新迭代,從流量派到演技派,從高投資到精細化制作,再到名導執導,探險類網劇越來越完善,也越來越趨于精品。只是隨著時間推移,紅利期過后,它的熱度也在下降。

今年這類網劇數量爆發來源于去年甚至前年紅利期時資本的布局,但相比其他題材,探險類網劇的藍海很小,大概三年就挖完了,以至于它們今年上線時沒有表現出能超越以往的效應。《古董局中局》請來夏雨、王剛、呂中、劉長生等一眾戲骨,表現依然不盡人意,而正在播出的老戲骨帶張藝興的《黃金瞳》豆瓣評分只有5.2分。

探險類網劇的出圈,在今年顯得尤為困難。

 

因何涼涼?

雖然近幾年探險類網劇的數量急劇增多,但在整個網劇市場上的占比依然是少數,其體量無法和傳統的宮廷劇、情感劇形成對壘規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探險類網劇的受眾面相對狹小,大眾對于這類題材的偏好度不高。

探險類題材的網劇雖然有不少是深受女性歡迎的流量明星主演,但其觀眾指向性其實是男性。數據顯示,從近兩年播出的探險類網劇數據來看,這類題材的男性觀眾占比均在50%左右,《怒晴湘西》甚至達到了71%。

男性市場一直是資本試圖開拓的領域,探險類劇集對它的成功挖掘給了市場不少啟示,但目前來看,男性向劇集在出圈上也更加受限。

然而放眼整個網絡劇市場,網絡劇的觀眾還是女性高于男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發布的《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網絡劇篇》顯示,網絡劇觀眾中女性占比64.1%,男性占比僅為35.9%。也就是說,探險類網劇的觀眾天然就要比主流題材網劇觀眾狹小很多。

不僅受眾相對狹小,探險類網劇的題材本身也有一些限制。《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表明,用戶對于古裝宮廷劇、戰爭劇、歷史正劇的偏好指數分別為59.1%、49.1%、48.8%,相比之下,探險在網劇市場來說還屬于小眾題材。

反觀近兩年的爆款劇集——《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無不是女性受眾偏多的大女主題材。它們百億級的流量劇集是探險類網劇望塵莫及的,在較小范圍受眾和低偏好題材的限制情況下,探險類網絡劇想要爆紅,就難了很多。

另外,探險類網劇的“內功”不足,也是難以支撐起其成為爆款劇集的關鍵。

由于探險類網劇的題材較為天馬行空,對于原著的改編就成了一項重任。不僅僅是將書里震撼的場景和劇情還原,更要考慮如何能保持原著的精髓,在原著與劇集之間找到平衡點極為重要。

整體來看,探險類網劇雖然數量上去了,精品劇也存在,但是品質良莠不齊。

像《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樣高口碑的作品寥寥無幾,更多的是豆瓣評分不足6分的劇集。就連被觀眾寄予厚望的《怒晴湘西》也免不了口碑下滑的危險。剛播出時《怒晴湘西》的口碑為8.0,隨著情節深入,豆瓣評分一路跌到7.3。不過這個分數已經比絕大多數同類型劇集高了。

這導致觀眾觀看該類劇集時踩雷的幾率大于撿到寶的幾率,對于現在“內容為王”的時代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隱患。反觀國外,《權力的游戲》全集版權賣給HBO,從一季拍到第八季,品質穩定,情節流暢,能夠幾年來一直保持高水準的品質。系列電影《魔戒》也是粉絲奉為經典的高品質探險類電影。

當然,審美疲勞同樣是探險類網劇不能忽視的困境之一,這一點和大女主劇市場遇冷相似,題材的基因注定了劇情的套路化。探險類劇集的情節很像“升級打怪”,主角和他的小伙伴是正義的化身,他們會因為某種原因去探險,這個過程中會經歷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小伙伴數量也會減少一些,但最后一定能成功歸來,從而進行下一階段的探險。

接連不斷的探險類劇集就像是換了一批又一批人,去不同的地方探險而已。鐵打的套路,流水的劇,觀眾自然會有看膩的一天。

這種問題和演技、特效都無關,也很難修正,觀眾總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如果不能從題材上繼續挖掘更細分或新鮮的內容,而只是沉溺于對粉絲基礎龐大的這幾部作品進行改編,探險類網劇的未來將會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