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剛剛到來,在這個時間節點盤點2017年這一年的國產電視劇,可以從中觀察到中國電視劇創作者們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一個側面。當我們深入時代、深入生活,當我們仔細的思考社會與作品的關系,當我們靜下心來回顧這些作品時,不難看到國產電視劇的風格、品質,特別是其蘊含的價值追求,產生了可喜的新景象——主旋律有了新樂章、正能量有了新能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代的動力、活力結合??梢哉f,2017年國產電視劇的想象力不僅生動,而且活潑。
切口越來越小 格局越來越大
電視劇《思美人》每集的開端,字幕都引用了屈原詩賦中的語句;而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每集的片尾,劇中角色都以敘述者的身份出場,向觀眾介紹一條日常醫護知識。前者與《中國詩詞大會》的吟誦相通,后者與電視公益廣告一致。這種手法固然可以看作是一種包裝方法、營銷策略,卻不能否認其超出劇情之外的良好社會效果,這是“寓教于樂”的一種新方式。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和《北方大地》描寫的地域背景一南一北,劇情或起于改革開放,或始自改革深入,都講述了步入新時代繼續改革大潮的背景下,奮斗成就美好生活、勤勉砥礪人生、道德支撐事業、堅韌創造奇跡的故事。在主角陳江河、駱玉珠與王中天、薩日娜浮沉摸索的浪濤中,時代前進的大潮將他們的視野推遠,使他們成長日高。兩部作品以大時代中的小故事作為切入點,為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作出先期探索,開啟了描寫中華民族新史詩的題材。
今年,軍事題材電視劇《熱血尖兵》《熱血軍旗》《深海利劍》《絕密543》等劇陸續播出,建軍史故事在革命史和當代史中接續。其中描寫建軍之初與描寫當代軍營故事的兩部作品,均引“熱血”入劇名。兩部劇的命名大概是受到“‘熱血’命名潮”耳濡目染,主人公所在的時代雖遠隔90年,但兩者都是劇情時代中血氣方剛的“熱血青年”。1927年新型人民軍隊的創建與2017年人民軍隊的新軍事變革在“熱血”主題中遙相呼應,葉挺和陸飛都是這支軍隊中的優秀戰士。而《絕密543》描寫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地空導彈部隊建設,《深海利劍》描寫的是今天的潛艇部隊建設。這些作品展現了,在“國之利器”的發展史背后,是一代代軍人的成長。
關注當下熱點 塑造時代先鋒
以經濟效益來考量,電視劇的題材選擇,難免形成“利潤在哪里,題材就跟到哪里”的局面。以社會效益來考量,則應為“時代的道義在哪里,題材就指向哪里”。電視劇《索瑪花開》將“精準扶貧”的當代國策納入視野,通過主角王敏在谷莫村的摸爬滾打,描寫了扶貧攻堅戰中一位當代“花木蘭”的成就與成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富起來”發展到“強起來”的時候,《黃大年》這部作品適時地將國家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事跡搬上熒屏,篇幅雖短,但分量卻很重。這部作品以崇尚知識、崇尚奉獻為引領社會風尚的著力點。在我國電視劇塑造的英雄譜中,一段時間以來的科學家形象空白因為這部作品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填補。
2017年,以“顏值”“流量”和“小鮮肉”建構的當代都市情感作品歸于平淡。取而代之的是由劇作功底、表演技能和長時段故事相結合的作品從諸多劇作中脫穎而出。《情滿四合院》《生逢燦爛的日子》以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為故事空間,分別通過一個大雜院和一個大家庭的“家史故事”,講述數十年來市民生活、市民心態中的變與不變。兩部作品雖風格有異,但故事的脈絡相似,都是以小生活透視大時代,它們的主旨也異曲同工,那就是進取不止與守德不息。
電視劇題材的“國際化”與宏大敘事相結合,是2017年我國電視劇創作的特點之一。這與年內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戰狼2》《空天獵》是同步的。年初播放的《最后一張簽證》以“何鳳山事跡”為原型,通過史事回溯的傳奇方式,描寫了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外交官秉持尊嚴與道義,為營救猶太民眾免受災難做出巨大努力?!毒S和步兵營》講述了當今時代,中國為聯合國國際維和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最后一張簽證》講述的時代,中國在世界舞臺上還處在邊緣地位,而在《維和步兵營》中,中國已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國家的腳步到哪里,電視劇的視野和題材就跟到哪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國際化”題材的處理上,目前的作品表現還沒有走出“英雄+美人”的老套路。新的題材更要特別注意,避免陷進“再而衰、三而竭”的窘境,還要避免落入“國際化”題材與“軍事化”故事并構的窠臼。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主流價值
重視史料本應是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要義,藝術虛構可以有取舍,但不是虛構史料、東拼西湊。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要得到傳承與弘揚,必須建立在歷史敘事的科學性、嚴肅性和確定性上。2017年播出的幾部歷史題材電視劇,歷史態度較嚴肅,切入的角度新穎,也為觀眾開啟了認識歷史的新思路。
電視劇《于成龍》講述了“天下第一廉吏”的故事,描繪于成龍與諸多人的交鋒。劇作開篇主人公的第一句臺詞,是《論語·為政》篇首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該劇角色塑造的獨特性在于將于成龍的耿直性格與古代政治傳統中的執政理念合而為一,特別突出為政觀念對性格養成、行為操守的支撐作用。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以下簡稱《軍師聯盟》)描寫的是漢末及三國初期故事,不僅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打開了新的視角。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以小說《三國演義》為依據,“尊劉貶曹”;《新三國》取羅貫中小說和《三國志》,尊曹但不貶劉;《軍師聯盟》則更多取史料于《晉書》,變《三國演義》中的配角司馬懿為主角,在曹氏與司馬氏之間展開劇情。該劇重智力、耐力的拼爭,不追求戰爭場面,開啟了觀看漢末三國故事的新視角。1994年,《三國演義》播出曾帶動觀眾閱讀《三國演義》的熱潮,若《軍師聯盟》能帶動觀眾讀《三國志》和《晉書》,也將產生很好的影響。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我國電視劇創作者積極學習講話精神、努力實踐,從創作周期來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積極效果正在呈現。從2017年播出的上述劇作來看,貼近人民群眾、關注現實生活、心系民族國家、感念歷史軌跡、呼應社會變革、蘊含時代氣象、尊崇美好品質,這些特點是鮮明的。正本清源,佳作自來。新時代開啟,2018年已至,期待我國的電視劇作品在明年更加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