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現場

今日,“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蓉召開。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2019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報告中,通過752問卷調查,對網絡視聽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在以往的調研結果中,玄幻、懸疑、冒險等題材往往由于更受年輕受眾青睞。而在本次調查中,有52.9%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內家庭類網絡劇會成為網絡劇的主流。而懸疑類題材依然維持著被高度關注的位置,有超過43.9%的受訪者認可其未來發展前景。家庭類題材《都挺好》的爆紅,以及懸疑類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作品的出現也可能提升了人們對相應題材的評價和期待。而前幾年成為熱門題材的古裝、玄幻和武俠類題材,在行業引導性政策的影響下,跌落到倒數后三位。

“泡面劇”前景被看好

2018年年底,一部來自Netflix的互動劇《黑鏡:潘達斯奈基》,將“互動劇”帶進大眾視野,也引發了行業的普遍關注和熱議。目前,“互動劇”主要指的是一種觀眾在觀賞過程中可以自主把控劇情走向的劇集。當被問及是否了解“互動劇”時候,有38.3%的受訪者知道“互動劇”;有23.9%的被訪者表示聽說過,但并沒有觀看過:有23.7%的被訪者表示完全沒聽說過互動劇。綜合以上數據可知,目前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基本不了解,互動劇概念在中國網絡視聽行業還處于早期認知階段。但與此同時,有57.8%的受訪者表示比較看好“互動劇”,有24.3%的受訪者則表示非常看好“互動劇”。充分說明國內網絡劇模式開發前景具有較為充分的想象力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爆發性增長,一些以往只屬于長視頻的內容也開始試水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制作呈現,例如“泡面劇”。

“泡面劇”以短小精悍薯稱,一集的時間通常在三分鐘到六分鐘左右不等,相當于泡一杯方便面的時間,因此被稱為“泡面劇”,如《生活對我下手了》《心里的聲音》等。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行業普遍看好這一類短劇集。在受訪者中,有33.2%的人非常看好“泡面劇”的未來發展,有51.1%的人比較看好“泡面劇”的未來發展。有56.8%的受訪者認為,此類短劇集時間短、內容淺顯,更契合人們娛樂需求和碎片化的觀看習慣,因此其潛在市場需求旺盛。

原創文化類節目“逆襲”突破

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比,訪談脫口秀類節目依舊是行業中最被看好的綜藝節目類型。在本次調查中,有41.4%的受訪者認為《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等網絡綜藝脫口秀依然是最被看好的節目類型。

在大環境影響下,原創文化類節目實現“逆襲”突破,在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鼓勵下,行業中涌現了如《國家寶藏》《一本好書》《上新了·故宮》等一批優質文化類綜藝節目,豐富了綜藝市場的內容供給,為廣大網民提供了優質的精神食糧。

內容單一化成為vlog發展挑戰

隨著短視頻內容行業在近年來的迅速崛起,豎屏制式的短視頻內容成為業內關注的一大焦點,從絕對數量來看,如今或許是人類視覺史上生產最多豎屏視覺內容的時代。

從網絡視聽行業的角度觀察,一些劇集、綜藝、資訊類節目也嘗試通過豎屏的方式呈現,并引發了關于豎屏敘事特性和傳播特征的諸多討論。在本次調研中,被問及關于豎屏內容發展的前景時,有49.7%的受訪者認為,豎屏體量小、節奏快、生活化、輕松化,且畫面高度更高,更便于用戶在觀看中進行“互動”。

近一兩年,來自海外的vlog成為網絡視聽領域的新興內容之一。Vlog源于“blog”的變體,意思是“視頻博客”,也稱為“視頻網絡日志”。Vlog的創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分享個人網志。目前,國內也出現了一批頭部的vlog,一些頭部平臺也開始扶持vlog的發展。

在被問及對vlog發展所持的觀點時,有52.7%的受訪者比較看好其未來發展,有37.1%的受訪者非常看好其未來發展。盡管vlog的拍攝制作看似只是簡單地以視頻的方式記錄日常,但優質的vlog卻仍是稀缺資源,國內現有vlog的內容比較單一,需要拓展內容題材,打破圈層,吸引更多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