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優質國產劇、國產網劇走出國門,成功“出海”。據統計,2017年,中國電視劇出口額已超8500萬美元,迎來黃金時代。這些作品或是展現古老的中國文化、或是向世界訴說著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都受到了海外觀眾的熱烈歡迎。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更多優秀的中國電視劇走向海外,向世界展現更加真實、立體的中國?如何更好的講好中國故事?是當下國產電視劇者所面臨的時代考題。近日,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召開,國產劇制作者、海外制播平臺資深人士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國產劇“出海”的現狀、問題和未來。
論壇現場
2017年影視內容產品和服務出口總量超4億美元
“2017年中國生產了電視劇數量13470集,動畫片14萬分鐘,電影798部。這些豐富影視節目內容,也為國際市場注入了活力,2017年全國影視內容產品和服務出口總量已經超過4億美元。”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周繼紅介紹,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出口類型不斷豐富,出口的市場也從東南亞擴大到中東、非洲還有歐美地區。
“作為了解世界的窗口,許多國家的電視臺和新媒體平臺紛紛和中國電視劇合作,在國外開辦中國電視劇場,受到當地人的喜愛。”周繼紅表示,去年在老撾、柬埔寨、肯尼亞,中國制作了一批制作精良、形式活潑、符合當地生產實際需要的節目,用來介紹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致富理念,在當地受到歡迎。
“蒙古國觀眾無論男女老少對中國電視劇也都非常喜歡。”檸萌影業創始人蘇曉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他出國考察的見聞,“他們很喜歡幾部中國電視劇里的演員,情節、橋段和細節也都耳熟能詳,甚至連電視劇的主題曲都能夠哼唱。”
最近幾年,中國“出海”的電視劇大多關照中國現實生活、反映中國人民喜怒哀樂和新時代的精神風貌。“海外觀眾希望通過中國影視劇來了解中國。從海外反饋的信息也可以看到,很多觀眾對中國電視劇喜愛程度超乎我們想象。”在周繼紅看來,現在中國模式、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們應該對國產劇在國際的影響力有足夠自信心。”
國產電視劇“出海”受圈層制約
雖然最近幾年,中國影視產業得到蓬勃發展,無論從生產量、播出量、制作公司數量上看,都已經邁入了電視劇生產、播出和受眾大國的行列,但國產劇“出海”之路仍面臨著很多困境,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對于國產電視劇來說,進軍歐美主流市場依然面臨挑戰。“歐美電視劇市場相對封閉,競爭也非常激烈。”蘇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制作合拍片,周期很長,雙方在制作理念和方法上也存在很多差異。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聚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表示,國產電視節目走出去需要提升我們整體制作和講故事的能力,讓中國故事能夠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和喜愛,“中國的節目‘出海’,如何讓更多當地的本土人也參與其中,這是一個問題。”
“現在國際社會都希望了解中國,中國也特別希望國際世界能夠看到我們,電視劇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所以哪怕有再多的困難我們都要去克服,因為這個過程中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推動我們行業,甚至是國家進步的動力。”侯鴻亮表示。
內容為王 尋找情感認同
中國電視劇快速在海外形成涌動熱潮,迎來“出海”黃金期。處在新時代,國產電視劇如何打破天花板,參與國際競爭、樹立國際視野、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這兩年國產電視劇在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受歡迎,關鍵還是在情感認同上。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步調比較相似,老百姓們生活中所關心的問題也比較有共同點。”蘇曉在接受采訪時舉例,“所以,我們電視劇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也應該下決心投入人力,研究不同的區域市場需求,并有針對性的把電視節目翻譯成當地語言,慢慢尋找情感和價值觀共鳴點。”
“內容為王并不是老生常談,有好的故事才有受眾市場。”周繼紅也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電視劇與全球優秀的作品一起同臺競技,是挑戰,也是激勵。激勵我們創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貼近生活、追求卓越,特別是通過國際合拍創作出更多中國內容、國際視野、國際表達的作品,實現與目標受眾市場的精準對接。
信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建立多元銷售體系方面,周繼紅認為,國產電視劇應該提升影視走出去的能力,通過海外節目版權交易、電視頻道合作運營、節目內容合拍、海外投資機構并購等方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利用好國際銷售平臺,拓展國際市場朋友圈。把中國人民熱愛生活、追求和平發展的價值理念,通過更多的作品展現出來,傳播到國際社會,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