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娛樂行業是當下新經濟中少有的依然保持景氣度非常高,并且持續高效產出的行業。它和智能硬件、互聯網經濟等都屬于高活躍度的行業。盡管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回冷,但目前其中的資本投入還是相對比較充足的,尤其是網絡文娛產業內的初創公司和內容數量也在同步的穩定增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未來網絡劇和電視劇是否會向統一化發展?文娛內容產業的升級將以怎樣方式實現?在21日晚上由娛樂資本論舉行的文娛社交酒會上,鳳凰文創記者特地采訪了北京壹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聽她解讀未來文娛市場的動向。

網絡劇是偽概念 未來網劇向精品化發展

隨著互聯網用戶和移動端用戶數量猛增,網絡視頻的地位也逐漸上升。《2016-2020年中國電視劇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網絡劇數量達205部,集數達到1200集的規模。2015年網絡劇全年播放量達274.5億,較2014年的123億增長了1.1倍,總部數達379部,同比增加85%,總集數達5008集,同比增加了72%。去年網劇產業呈井噴態勢發展。相較而言傳統電視劇市場經歷了2012年的快速增長后逐步回歸平穩,保持在年增長20%左右。

網絡自制劇是傳統電視劇的延伸和補充,市場前景廣闊,而其中大部分是由現有文學IP改編翻拍而成。對于這個現象,馬李靈珊認為其實以小說翻拍非常常見,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現象。以例為證,80、90年代流行瓊瑤劇和金庸劇,這也大都是小說改編的。包括在美國也是一樣的,很多暢銷小說都會立刻改成影視劇。

她還認為,16、17年網劇和電視劇的界限會愈加模糊,在這兩年網劇會逐漸變為偽概念,今年一些大熱的網劇《九州天空城》、《老九門》等,他們都是臺網互動的。這樣的劇從網劇或電視劇的定義上都很難界定,明年這個趨勢會愈加的強烈。其實今年暑假的誅仙青云志也是網上播出的比電視臺要早和多,這個界限在愈加模糊,所以網劇現在早已不是過去大家理解的單一的某一類或某一模式的標簽化的概念,這個概念在被慢慢淡化。在未來的18、19年,網劇可能會呈現出精品化的趨勢,類似于美劇,會分化出一個模式,也就是集數比較少,例如12、13集左右,但是制作非常精良,投資比較高,演員不一定勝在它的名氣或價格,而是勝在演技上,做出精品化的劇集。這個是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同時網絡作為年輕人喜愛的影視傳播渠道,也會進一步被熟悉和了解,繼而進一步的強勢。

電視臺帶狀排播走入瓶頸 小體量網劇未來有優勢

目前,網絡電視劇如今已成為中國電視劇產業中與電視媒體并駕齊驅的主力軍。報告顯示,2015年,共有262部版權劇進入互聯網視頻平臺播出,與此同時,網劇的生產數量去年也現出井噴態勢,共生產上線網劇379部。而在這樣幾乎是齊頭并進的競爭中,馬李靈珊認為體量小的網劇是可以脫穎而出的,它是讓年輕的創作力量可以冒頭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式。由于電視劇的播放空間是有限的,電視臺一般的播放方式是帶狀排播,而畢竟一天只有24小時,這樣的排播方式給于年輕人的空間和時間相對比較少,網劇因為時間空間的約束性相對較低,所以相對來說年輕人比較容易出頭。

網劇節奏趨向短平快 未來網劇內容以質量取勝

12集左右的短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看發達國家的電視劇市場都是這樣的,不管是美國HBO、Netflix的劇還是英國BBC、ITV還是日劇,甚至韓劇也都是16到18集左右,不會太長。不會像國內的市場動輒六七十集,甚至七八十集。這也是比較符合年輕人的觀看習慣,因為年輕人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好奇心轉移,也沒有耐心去追那么長時間的劇。同時對于創作者來說他也需要傾注許多時間空間和毅力去完成他的作品,時間長了人容易疲憊,不會一直處在比較好的狀態,所以國外的短而精良的模式也是借鑒的一個模式。

資本熱捧影視內容創作人才 經驗和正直是必備要素

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網劇市場對優秀作品的爭搶必然會越來越激烈,優秀的編劇、導演、演員等創作人員的價值也將水漲船高,有持續續航能力的一線制作班底會受到文娛企業追捧,有生產能力和好劇資源的制作機構將掌握更多議價權,對于媒介和投資機構的綜合運營能力的要求也會更具挑戰。

馬李靈珊談到,文娛影視機構在挑選創作人才上,首先需要非常正直向上的的人才,另外是要對藝術有追求的人。其次需要基本功比較扎實的人才,因為現在網絡渠道比較發達,有很多具有拍攝的經驗但只是缺少機會、點撥和幫助這樣的年輕導演、編劇,在這個層面上利用成熟機構的經驗、能力幫助他們,扶持他們,可以讓他們能快速的成長。

娛樂資本趨于理性 投資人看重新人扶持

曾有人說過,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是赤身游泳,這句話一定程度上點出了真相。馬李靈珊認為,在資本市場火熱的時候大家都是在漲潮中游泳,大家都可能探不清虛實,什么樣的公司都有可能拿到融資,但等到潮水稍微退去之后,其實真正的好的公司還是能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所以資本市場并不一定是在遇冷,而是在向理性轉變,不再會盲目的做選擇。投資人看重的一般是公司的整體的方向,合伙人、導演、制片人的實力、對年輕導演幫助扶持的能力,通過這些事情讓投資人明白他們是能夠做到的,同時也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對公司整體的執行力、發展方向的認可。

橫豎屏觀影各有優劣 橫屏觀影更利于浸入式體驗

最后,從純用戶觀感的角度,她解釋到Snapchat軟件首先推出了豎屏觀看,這個方式確實比較符合大家觀看的感覺。但另外一方面,如果用戶觀看看一個很長的視頻,一定是需要沉浸式的體驗,橫屏對于沉浸式的效果是不錯的,所以這個事情不能一概而論。IPad也好,電腦也好,所有的屏幕顯示模式都會有它獨特的用武之地。

本文由鳳凰文創洞察原創,特此聲明,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