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演員,國內影視圈素來有電影咖、電視咖的說法,在業界和粉絲群體中也似乎有條不成文的“鄙視鏈”,電影咖地位高于電視咖——常在大銀幕上露面的臉孔,被認為比電視劇中的熟面孔更有“逼格”和地位。一些優秀的電視劇演員登上大銀幕容易“水土不服”,而通過電視劇一炮而紅并獲得電影導演青睞的演員們,大多選擇從此進軍電影圈。
而這兩年來,隨著更多電影出身的制作班底入局電視劇行業,也漸漸開始有電影咖回歸到電視劇中,這樣的現象正與美國演藝界的趨勢不謀而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重量級演員選擇回歸到劇集中出演角色或者首度嘗試拍攝電視劇。相信不遠的將來,也會有更多國內的一線電影演員參加到電視劇的拍攝中。
電影咖扎堆回歸熒屏 2017年將迎來高峰
2015年電視劇《虎媽貓爸》播出,早已成為電影一線大咖的趙薇時隔6年再次成為電視劇女主角,收獲了不錯的成績。前不久剛剛收官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男主角趙又廷時隔7年才再回歸電視的作品,劇中分飾兩角的他因“整容般的演技”圈了不少粉,話題度爆棚。
這似乎也只是一個開端,在2017年即將播出的大劇中,三金大滿貫影后周迅與霍建華合作的《如懿傳》備受矚目。同為電影咖的“廠花”陳坤更是時隔9年后, 一口氣宣布出演兩部電視劇:古裝戲《凰權》和諜戰戲《脫身者》。《凰權》還邀請到倪妮作為該劇女一號,成為演電影出身的倪妮的電視劇首秀,手握陳坤和倪妮兩位電影咖,《凰權》的吸粉能力不容小覷。
對于這樣的現象,觀眾們也表示喜聞樂見——這些演員們顏值不輸流量小花小生們、演技更加在線,有望正一正當下電視劇市場的浮躁風氣。
國內影視圈這樣的趨勢,似乎正與美國演藝界遙相呼應,最近的美國影視圈中,當紅電影演員甚至好萊塢一線大咖回歸電視劇,正在近幾年成為一個熱門趨勢。越來越多憑借電影出身的演員開始成為電視劇中的常駐角色,而一些已多年不參演電視劇的資深演員們也紛紛決定重歸電視圈。
奧斯卡帝后宣布新劇 職業巔峰后選擇轉型
早在2013年,由好萊塢資深戲骨、曾兩度獲得奧斯卡的凱文·史派西主演的《紙牌屋》一舉成為當年的現象級美劇,被看做是好萊塢大咖加盟電視劇劇集的開山之作。
2014年HBO播出的《真探》中,就有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和伍迪·哈里森的出演,成為“電影演員進軍電視”的一個典范。到了第二季,《真探》又乘勝追擊地選擇了《戀戀筆記本》女主瑞秋·麥克亞當斯和《神奇動物在哪里》的大反派科林·法瑞爾擔任主演,再次大獲成功。
在剛剛結束的這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除了最佳影片的烏龍事件,還有一個看似巧合的現象——今年的影帝和影后都宣布要回歸電視劇集的拍攝了!憑借《愛樂之城》一舉拿下影后的石頭姐艾瑪·斯通,和因《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得影帝的卡西·阿弗萊克,都會在2017年投入到新的電視劇項目中。
在電視劇中跑龍套而開始了好萊塢之旅的石頭姐,自從2007年參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后便一直在銀幕上與觀眾見面,而今年她接下了Netflix公司一部名為《瘋子》的喜劇。而卡西將參演的《路易斯和克拉克》是一部HBO六集迷你劇,這也是他自1990年之后第一次在電視劇中擔當主角,這部劇還有布拉德·皮特、湯姆·漢克斯等知名演員的加盟,可謂眾星云集。
好萊塢大咖齊回歸 打造更多精品劇集
當然,石頭姐也并非是第一個選擇加盟電視劇劇集的奧斯卡影后。在老牌影后中,曾兩度拿下奧斯卡的“蘭姨”杰西卡·蘭格不僅最近幾年在《美國恐怖故事》中挑大梁,繼而又出演了《百年酒館》等劇。
前不久,她與另外一位奧斯卡影后蘇珊·薩蘭登共同出演的《宿敵》剛剛播出一集就引發了熱議——兩人還原了好萊塢黃金時代兩位影后瓊•克勞馥和貝蒂•戴維斯間曠世持久的一姐之爭。這部劇集里,還有十幾年沒演電視的奧斯卡最佳女配凱瑟琳·澤塔·瓊斯等資深演員,可謂是陣容強大得恐怖。
除此之外,還有今年剛剛獲得金球獎將終身成就獎的“梅姨”梅麗爾·斯特里普,80年代就已成為奧斯卡影后的她將會參與出演J·J·艾布拉姆斯(《星際迷航》《西部世界》主創)的迷你劇《The Nix》。女神茱莉亞羅伯茨已經在去年年底確定出演其演員生涯中的第一部電視劇,改編自同名小說的《今天將會不同》。
因《黑天鵝》拿到過小金人,又憑借《第一夫人》入圍本屆奧斯卡影后的娜塔麗·波特曼接下來會參與《老友記》幕后班底制作的HBO劇集,迎來她的電視首秀。獲得過四次奧斯卡提名的影后妮可·基德曼與另一位影后瑞茜·威瑟斯彭合作的《大小謊言》剛剛播出三集,該劇中還有還有兩次提名奧斯卡的勞拉·鄧恩。在《謎湖之巔》第二季中,也將會有妮可·基德曼的參演。
有國外電影人認為,如今的電影工業正是最壞的時候,而相反,電視正在經歷最好的時代。一些演員在拍攝了一些續集電影、或者到達職業頂峰后,也會選擇參演電視,為自己事業的轉型取得突破。
這一切要感謝每一家電視網、流媒體的不斷發展,讓更多觀眾開始從大銀幕回到小熒屏前,再加上正在不斷完善的電視劇制作體系,或許這也是吸引好萊塢一線大咖紛紛回歸電視劇的原因之一。目前來說,電視劇能吸引到更多資本,成本回收渠道更多,明星片酬也陸續上漲,近幾年,美劇精品頻出,短小精悍的劇集越來越容易獲得觀眾的青睞。
國產優質劇吸金又吸粉 明星或將獲得更多話語權
相比北美電視劇圈的盛況,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爆發也不是偶然。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正在進入轉型期,2016年更顯出腳步虛浮,600億票房成為泡影。去年的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與2015年48.7%的增幅相比,出現斷崖式的跳水。不止票房慘淡,電影口碑也在迅速下滑,“爛片”如影隨形。就連今年春節檔的幾部賀歲大片,質量、口碑似乎都不盡如人意。
反觀電視劇市場,產值增速突飛猛進,根據藝恩數據顯示,僅監測的4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中報電視劇交易額營收就超過了60億元,同比增幅24%,毛利率40%,均高于同期電影市場。國產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頹勢,讓許多一線電影明星在選片上更加謹慎,比起拍一些不溫不火的電影,不如去演超級IP項目電視劇。
在產業格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影視圈之間演員的流動是正常的。資本大量介入,近兩年電視劇市場體量也在明顯增大,容易出現“劇本太多,演員太少”的困局,而且電視圈演技好的大牌較少,助長了當紅演員“連軋多部戲”的不良風氣。為拍出優質劇集,不少制作團隊選擇找電影咖救場。不少電影咖也看好“優質劇”的市場潛力,他們更愿意與孔笙、張黎、鄭曉龍等大導演合作,在保證制作水準的前提下回歸電視圈。
對于演員來說,近幾年電視劇制作質量急速上升,在片酬方面也比電影市場更有競爭力。這也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觀點,出演電影,是在圈內地位的象征,出演電視,則在收入和人氣方面有更多優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不少明星開始在電視劇中任投資人、制片人,使得明星的話語權大大增加,這樣的工作空間,是在電影市場上較難實現的。再加上電影作品投資回報的風險極大,即使是明星參與了前期的投入,資本回收和利潤獲取,也有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對于那些一線明星來說,出演電視劇,并擔任投資人、制片人,以深度參與的方式打造優質劇,的確是一種吸金又吸粉的明智之舉。
目前看來,2017年將會是國內電視劇市場井噴的一年,不少即將播出的大劇在陣容、質量上都有著堪比電影的成色。另外還有包括《帝王業》、《簪中錄》等超級IP的劇版翻拍也已提上日程,這些尚未公布陣容、具有大劇品相的電視劇,會不會有望邀請到更加重磅的電影一線大咖加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