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即將過去的2016年,可謂網絡自制劇的豐收之年。觀眾蜂擁而至,制作費大把投入。網劇越來越多,不過雷劇也不少。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關于加強網絡原創視聽節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通知,對包括網劇在內的網絡視聽節目實行備案登記制。對于網劇來說,要真正做到質優量多,路還很長。
網劇很火
這一年,網劇很火,劇迷們也很忙。因為要追《太陽的后裔》,很多人買了愛奇藝會員,因為想早些知道《太子妃升職記》結局,很多人成為樂視視頻會員,因為迷上《微微一笑很傾城》,很多人又成為了優酷會員……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劇達805部、12000多集,比2014年增長了7倍多;而今年截至11月底,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劇已達4430部16938集。同時,多部視頻網站自制的網劇和網綜播放量超過10億。
網劇為何這么火?有專家認為,網絡劇火爆的背后是受眾對多元化內容的渴望。在人們對傳統電視劇領域“扎堆”出現的婆媳劇、抗日劇等題材開始感到“審美疲勞”時,網絡劇開始用探秘推理、靈異懸疑、幽默搞笑劇等抓住觀眾的眼球。
明星云集、資本涌入帶來的大手筆投資也是重要原因。據悉,以百億點擊量收官的網劇《老九門》,單分鐘投資額突破11萬元。很多熱播網劇花費大量資金邀請當紅明星加盟,已經完全是電視臺大劇的陣容,依靠明星人氣也積聚起更多“粉絲”。
觀眾追捧催生了各大視頻付費用戶的大幅增加。各家視頻網站曬出的2016年付費用戶成績單顯示:今年11月,騰訊視頻宣布付費會員數量突破2000萬;今年11月,樂視宣布付費會員超過5000萬;今年12月,優酷宣布會員數量突破3000萬……相較于去年的會員數量,幾乎每家視頻網站都是翻倍的增長。
短板仍存
一直以來,網劇主要由視頻網站自審自查,題材、類型比較自由,監管要求不如傳統影視作品明確。為了迎合受眾人群的觀劇口味,博得更多的眼球,產出了太多參差不齊、粗制濫造的作品,它們大多以色情、暴力、低俗、詭怪等內容和畫面來吸引某些觀眾,這也是網絡劇最受詬病的地方。
回顧2016年的網絡自制劇,《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心理罪》、《無心法師》、《暗黑者》、《探靈檔案》等網劇都曾被廣電總局下令整改下架,這些網劇不同程度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
網劇目前最大的短板是什么?有學者指出,文化價值的缺失是很多網劇的根本問題。如今,網劇已從幾年前游走于灰色邊緣地帶的網絡亞文化成長為一種新的大眾文化景觀,受到青年群體的追捧。但是,很多網劇制作流于淺表化、扁平化、虛無化,普遍摒棄深度、脫離現實、缺乏價值內涵。
而在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看來,目前全行業面臨的挑戰相當多,比如演員的天價片酬,不斷攀升的版權價格,網絡自制內容的數量膨脹等,但是精品比例在縮小。
力戒浮躁
展望2017年,各大視頻網站紛紛宣布,將繼續加大網劇投入。比如騰訊視頻就宣布,要在網絡自制劇上加大投入8倍的資金。
但是,實行備案登記制后,網劇“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有了統一標準。相關規定指出,政治、軍事、外交、國家安全、統戰、民族、司法、公安、醫療衛生等重大題材和特殊題材,需由行業主管部門協同審核。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那些抱著投機心理的片方也不敢再冒險了,網劇類型會變得更加多元。
聚力傳媒高級副總裁曾鋼說,雖然面向未來新的消費主義,作品仍然需要“匠心”。在愛奇藝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看來,“整個市場實際上是比較浮躁和躁動的,我覺得大家應該冷靜下來,真正地去追求創作本體的東西,這樣才能出一個好作品。”(彭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