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IP流量劇當道,近端時間熱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等劇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收視率,但隨之而來的眾多怪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收視率造假等問題在電視劇行業更是時常發生,這些問題背后掩蓋的就是電視劇行業面臨的困境,更是破壞了電視劇行業的健康發展。近期,收視率造假問題被曝光,兩會代表也對此現象提出了批評意見。
回顧2017年“兩會”歷程,文娛行業中收視率造假的問題備受關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數據”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唯數據論的觀點導致一些制片方鋌而走險,買收視率成為影視行業公開的秘密。
如今兩會已經落幕,回顧整個兩會歷程,可以發現電視劇行業中收視率造假問題備受國家關注。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步,現在社會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數據對于各行各業的影響也越發深重,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制片方鋌而走險,購買收視率造假的行為已經成為了電視劇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然而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不僅是侵犯了消費者觀眾的權益,更是對整個電視劇行業生態進行了破壞,也凸顯出了整個電視劇行業的疲憊和隱患。
繁榮背后是一方深不見底的譚水,幕后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整個電視劇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導致整個行業未來前景受到質疑。
實際上,如今看似蓬勃發展的電視劇行業,卻早早的就有了收視率造假的情況存在。一部影視劇的好壞,一定程度上來說收視率是衡量電視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導致收視率造假由來已久,并不少見,并且已經形成了產業鏈。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和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電視劇收視率造假的費用已經飆升至50萬元/集,而現在全國每年播出的電視劇多達1.3萬集,這其中購買收視率的費用可能高達65億元。
2006年-2015年電視劇數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今電視劇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這只是其中一個亂象,其他問題還有演員片酬過高導致制作經費縮水,其次是政策限制下電視劇帶來的價值下滑,再者就是牽扯到電視劇行業對賭協議,這也是收視率造假的源頭所在,最后人們IP被瘋搶,導致限制IP流量劇大行其道,但是這類IP劇不僅在劇情上胡編亂造,甚至會導致精神污染,而在演員方面充斥著小鮮肉、演技被吐槽。
隨著人們的審美疲勞出現,IP劇也將不再復此前火熱,這些現象都說明IP劇并非是電視劇行業的靈丹妙藥,電視劇行業還需自身打破困境才是關鍵。
綜上所述,電視劇行業未來前景依然很高,畢竟精神層面的享受是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電視劇行業出現的很多困境需要去解決,整個行業需要認清現狀進行轉型升級,才能真正的征服觀眾營造口碑,為電視劇行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