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呼吁“限制高片酬”

正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

目前明星片酬已占我國電視劇投資額的50%至70%,而美國、日本、韓國演員片酬一般只占10%至20%。這種投資比例嚴重失衡的現象不僅對我國電視劇生產極為不利,甚至出現了個別明星演員綁架創作、唯我獨尊干擾創作規律的現象。

正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上公布的《中國電視劇2016產業調查報告》透露信息:國內一線明星去年出演一集電視劇的平均片酬為100萬元,比2012年漲了2.5倍;由于一線明星主演的電視劇大多為50集,每部平均片酬在5000萬元左右。在“如何推動國產劇品質提升”的問卷調查中,呼聲最高的就是“限制明星高片酬。”

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呼吁“限制高片酬”

許多曾被熱炒的大投資IP劇推向市場后未能贏得觀眾的掌聲

報告指出,在發燒資本的驅動下,一些散發著“銅臭氣”的生產要素炒作和收視作假亂象不斷加劇,“大IP+大資本+小鮮肉+數據造假”形成的閉環運作模式逐漸形成,愿意潛心創作、匠心制作的企業越來越少。這種以少數“粉絲”偏好甚至虛假數據來“綁架”廣大觀眾、嚴重違背文藝創作規律的做法并不能持續,去年下半年IP價值已開始跌落,許多曾被熱炒的大投資IP劇推向市場后未能贏得觀眾的掌聲,而數據造假的事件和現象則遭到了業內的猛烈宣戰和強烈抵制。

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呼吁“限制高片酬”

網絡劇產量高歌猛進

報告指出,2016年1至9月全國電視劇備案劇目的題材呈現出古裝劇暴漲,當代題材穩增,近、現代題材下降趨勢……中國電視劇制作機構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去年已突破萬家,電視劇備案數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10%。網絡劇產量高歌猛進,總時長已突破12萬分鐘,較上年增長了196%。網絡自制劇中40分鐘長劇已占兩成,“碎片化”短劇從原來的絕對多數“反轉”成少數派,這意味著網絡劇市場結構出現重要“拐點”,未來“大劇”競爭將成為行業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