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金融之家10月11日訊,年度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剛剛劇終,不管是衛視收視還是網絡播放量都創出新高。如果觀眾是通過手機APP觀看的話,想必大家在看劇的同時,對“投一萬一年預計賺一千的悟空理財,一千兩百萬人都在用“和“愛錢進,滿足她的小任性”這兩句廣告語毫不陌生。
除了這兩句洗腦的廣告語之外,劇集播放中間還會出現小劇場,也就是“創意中插”,這是指在正片之外,每一集由劇中人物推出30-45秒的廣告情景短劇。廣告與劇情融為一體,詼諧自然。一集網劇對應一條創意中插廣告。
據新浪財經報道,國內某大型P2P公司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市面上,創意中插最低是90萬元起步,一般是100多萬一條,高的話300多萬,這主要還是取決于網劇的質量。如果是S級別,均價可能在150萬以上。”
如果這樣算下來,在長達74集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中插入“創意中插”,這幾家P2P平臺每家至少投入千萬,但仍舊樂此不疲。為何互金平臺突然齊齊瞄向中插廣告?而這些廣告中的互金平臺究竟靠譜嗎?
互金廣告中“插播”網劇
此輪“創意中插”的熱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播出的《武林外傳》,當時劇中有諸如“白駝山牌壯骨粉”等中插廣告,不過在當時還只是純屬搞笑?;ソ鹌脚_將“創意中插”真正賦予價值是從2016年由流量小生張興藝、陳偉霆等主演的《老九門》開始的。當時愛錢進率先試水,在每一集播放到30分鐘的時候,都會出現一段30秒左右的創意中插廣告。究其原因,是因為根據愛錢進的調研,年輕的小白理財用戶是非常有潛力的人群圈層?!独暇砰T》作為當年最熱暑期檔IP網劇,背后聚集了大批年輕粉絲,他們易于接受互聯網文化與互聯網理財。
據藍水科技數據顯示,在2016年底至今播出的熱門大劇中,共有包括《楚喬傳》《軍師聯盟》《河神》在內的16部影視劇(包括綜藝節目)出現了互金平臺的廣告,涉及多達11個互金平臺,其中有8個互金平臺廣告以中插形式呈現。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11支中插廣告中,就有3支中插是互金平臺廣告。
2017年部分熱門影視劇金融APP廣告一覽(數據來源:藍水科技,數據時間2017年1月1日——9月15日)每經制圖
互金平臺如此大刀闊斧的加大網劇中插廣告投入,效果如何呢?以愛錢進為例,據AdMaster SEI 廣告效果評估數據顯示,從《老九門》播出前到播出兩期后的3次調研,愛錢進品牌認知度上升了220%,而品牌好感度也提升了3%。據藍水科技數據,愛錢進等5款互金平臺,因植入超過4部熱門綜藝、影視劇,作品累計點擊量均過百億,累計接觸人次過億,最高者點擊量甚至超過700億、接觸人次高達4億。由此可見,在網劇中插播互金平臺廣告,確實更精準更有效,但是某些廣告涉嫌誤導消費者,容易使消費者產生錯覺。
不承擔損失就能賺大錢?P2P廣告涉嫌誤導消費者
在《老九門》中,互金平臺愛錢進設計了“金盆洗手篇”、“放心篇”、“買買買篇”、“靠譜篇”、“劇組篇”等十多個劇情片段。其中還有諸如“想賺錢就要冒險,哪有不承擔損失就賺大錢的。”“怎么沒有啊,我就找到一個,既賺錢又靠譜的好方法。”等對話。這些獨具創意的中插廣告整體風格輕松活潑,具有良好的傳播效果。再就是這些互金平臺中插廣告通常都較為魔性,一圈熱劇追下來,大多觀眾都能記住一兩個常出現的互金平臺名字??墒?,只要是投資,哪會沒有風險,如此宣傳就有誤導消費的嫌疑了。同時,雖然在這些中插廣告下端邊角里,某些廣告會有“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半透明白色小字提示,甚至某些廣告只是疑似提示風險,很難引起觀眾注意。
不僅網貸平臺如此,其中某些現金貸平臺的廣告則涉及虛假宣傳。
比如某平臺宣傳的“現金借款,三分鐘申請,一小時到賬,月費利率低至0.7%。”,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并非如此。據每經影視記者報道,按照貸款流程指引注冊之后獲得8000元的借款額度。經過人臉識別、添加銀行卡后,記者提交了1000元的借款申請,賬單詳情顯示,當還款期限為6個月時,每月應還款216.43元,計算下來的實際年化利率約為96%。若借款期限為12個月時,每月應還款119.13元,計算下來的實際年化利率約為72%。而在錢站官網上,宣稱的月費利率低至0.7%(折合年化利率為8.4%),與實際借款年化利率相差甚遠。
根據2017年4月7日,銀監會頒布的《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隨后下發的《關于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及其《補充說明》中列出了要求重點關注的四類平臺,其中第一類為:平臺利率畸高,當前部分平臺采取日息、月息等概念吸引借款人,而實際年化利率超過36%,造成部分借款人負債累增。
其實不管是互金平臺還是現金貸平臺,在2016年銀監會發布“十三條禁令”禁止網貸平臺進行線下推廣之后,平臺的日子都越來越難,于是只能借力網劇在線上加大宣傳。但是,如何在監管日趨嚴格的情況下奮力爭取市場,如何在監管允許的范圍內合規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這才是互金平臺應該深思的問題,而不是想著如何打監管的擦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