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并不復雜,講述一個十八線小編劇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自己寫的古裝劇里,成了劇中的惡毒女配,為了避免自己“第三集就死在男主毒酒之下”的悲劇命運,使出十八般武藝要扭轉乾坤,改變男主對自己的印象,順利活到大結局。在這個討好男主過程中,“大哥別殺我”的求生欲,被男主理解成了“少主快娶我”的少女心,衍生出一系列誤會和笑話。
該劇總編劇南鎮,好幾部作品都是奇幻設定的腦洞喜劇,什么漫畫作者穿越自己的漫畫,什么渣宅男訂購戀愛機器人訂成了男性……梗都不算新穎,但勝在邏輯不崩,網感強,節奏快,笑點密,符合當代年輕觀眾觀劇需求。到了這部《傳聞中的陳芊芊》,編劇似乎越來越找到了寫這類故事的手感,而且這種在網文和漫畫中并不少見的“穿劇”設定,天然適合編劇嘲諷技能拉滿。在該劇中,編劇自嘲和嘲諷行業,真是一個沒落下。比如配角話太密煩得人頭大,是因為女主寫劇本時,用配角話多這個設定來撐夠劇本字數;比如通過“祖師爺”說書人之口自嘲自己寫的劇本是“行活”;比如在自己寫的劇本里填自己挖的坑,個中心酸,著實形成了這部劇不同于其他同類型作品的喜劇段落。《傳聞中的陳芊芊》這種“穿劇”設定,和早年以《步步驚心》《宮》為代表的穿越古裝劇有很大不同。前者架空時空背景,避免了一些審查上的風險,增加了創作自由度,后者則因涉及具體歷史而有所束縛、需要編劇閃轉騰挪在歷史某些模糊的夾縫中做文章,逼仄得不行的同時,還容易惹各方質疑。當然,《步步驚心》《宮》之后,“穿越”潮的迅速退去,不僅僅和當時的質疑和審查有關,更主要的原因是這一類型劇的創作慢慢陷入窠臼,成了一潭死水,不再具有吸引觀眾的“新意”。同時,雖然都是穿越之后和古人談戀愛,后者因為真實歷史不可改變,大多數愛情故事試圖表達的核心是:愛是不可逆的宿命悲劇,但這種宿命悲劇又因“穿越”這個荒謬的前提顯得十足荒謬。而前者的愛情故事,則客觀上有了更多作者創作的可能性,和觀眾解讀的可能性,要荒謬就荒謬到底,要解構就解構到底,大可不必強行宿命或深刻。在《傳聞中的陳芊芊》里,女主與自己筆下的角色陷入愛情,其實歸根結底,一定會探討到這種感情的真實與虛幻,而這個愛情故事越“甜”、越“動人”,其中的荒誕色彩也就越重。另一個在這部劇中稱得上有幾分意思的設定,是劇中兩座民情風俗迥異的城池:一個男尊女卑,一個女尊男卑。女尊男卑的花垣城,女人當家做主可讀書可從政,男人為女人附庸,從小被規訓如何嫁個好女人,妻子生了男孩,丈夫會被責備沒本事傳宗接代,女人不允許男人賺錢交稅,因為男人不配享有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這個男女逆轉的設定,曾經在泰劇和日劇中都做過,可以說,性別歧視在東亞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有討論空間的議題。而《傳聞中的陳芊芊》,沒有把重點放在探討男女性別境遇對調上,還是集中精力在做甜寵愛情,性別對調作為一個獵奇設定充當背景,未免稍顯浪費。但這一設定雖說沒有充分展開,其中一些就此做出的喜劇段落,也有很明顯的諷刺現實意味,這在一部古裝甜寵劇中,已屬罕見。
在國產網劇“甜寵”這個分類條目下面,是腦殘劇的重災區:劇情無邏輯,臺詞不走心,演員無演技?;居^眾對國產劇全部的恨鐵不成鋼里,粗制濫造抗日劇扛下半壁江山,無腦迷惑甜寵劇扛下江山半壁。
為啥“甜寵”這個門類會成為重災區,道理很簡單,因為“快、易、火”:制作快捷,劇本簡單,容易火爆。因此,這個門類成為許多水平不咋樣、資質也平平的影視制作公司最愛做的項目,自然成為劣質劇、雷劇高發區。你想想,給十八線小編劇幾萬塊錢,寫個多角戀粗糙劇本,加點“虐戀情深”“追妻火葬場”“霸總壁咚”之類的佐料,找幾個演技“麻麻地”的鮮肉小花,輕輕松松,一兩個月就能拍出個二三十集,拍完輕輕松松就能賣給平臺,對于影視行業的生意人,這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因此,我們看到了“承包魚塘”的土味霸道總裁,看到了“加油,鹿小葵”式的紙片勵志女主,看到了“她愛朕、她不愛朕”的戀愛腦康熙帝。
當你能出三分力氣得八分收益時,還會花十分力氣去賺那十分認可嗎?大多數人不會了。但是,一個類型劇的迭代和發展,靠的就是那些愿意花力氣的少數人。而那些大多數,一旦在重復和粗制濫造中耗盡觀眾對同類題材的耐性之后,迎來的就是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互聯網時代,“網生”一切。我們看的是“網生內容”,追的是“網生明星”,讀的是“網生小說”,“網生”兩個字,很多時候被理解為“接地氣”、“簡單化”、“不高級”、“沒內涵”。但“網生”之所以能站上潮頭,是因為其野生野長的強勁生命力,能夠對舊的規則舊的內容,有所打破,有所重建,“破局者”才是網生內容的第一定義。像《傳聞中的陳芊芊》這樣的網劇,大可以再多一些,從小的創新與破局開始,我們期待也歡迎更多腦洞大開的網生內容,期待它們對傳統內容發起挑戰,或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