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電視劇《謎砂》的劇照。

觀察當前的電視劇生態,雖然說網絡劇異軍突起,在創作觀念、制作方式等方面與傳統電視劇大相徑庭,但從業內外的反饋來看,無論傳統劇還是網絡劇,真正好的電視劇作品殊途同歸,即回歸藝術本真、回歸藝術規律。電視劇的藝術本真,在我看來,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蘊含情懷——不管什么題材,都要有情懷、有意思,一個站在社會、人生高度上的“意思”是作品之魂;二是講故事,電視劇作為敘事性作品,故事是架構也是本體,故事講不好,“體”就立不起來;三是塑造人物,人物始終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和最美的形式之一。情懷、故事、人物兼善,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發揮引領作用。而這三點,也是我在電視劇《謎砂》中發現的品質。

《謎砂》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刑偵題材電視劇。刑偵和刑警題材固然是重要題材,但也很容易被制作成純娛樂性、刺激性和消費性的網劇。在這樣的誘惑面前,《謎砂》堅持了藝術,摒棄單純的“燒腦”橋段,以情懷、故事、人物將作品牢牢立了起來。一部好的刑偵劇所必需的沖突與元素,《謎砂》都不缺少。全劇以刑偵隊長齊雁南率隊緝毒擒兇為主線,線索撲朔迷離,人物關系復雜,對手既有偽裝得很深的黑道上的毒販兇手柯世蘭等,更有讓齊雁南屢次失手的公安局“內鬼”戴局,而且這戴局還不是一般的人物,他身處關鍵崗位,給情節增添了波折與戲劇性。這些情節設計形成了故事的張力,也是觀劇的一大亮點。但主創們沒有止步于此,而是回歸到人物情懷,著力刻畫人物,通過形象打動人、感染人、影響人。作為一名緝毒警察,齊雁南有別于我們以往看到的熒屏警察形象。電視劇一開頭他就遭遇了戰友焦鋒的犧牲,這成了他對案情一查到底的一個精神動力。與此同時,他正被檢察院調查,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執行潛伏任務,充分展現出一名優秀刑警過硬的本領和心理素質。幾次險些被識破,幾次化險為夷,為了獲得“小曹操”信任,他甚至把身上的跟蹤器扔了,與隊伍處于失聯狀態。“一追到底”既是他的口頭禪,也是他的精神高地所在。對齊雁南來說,最難過去的坎兒并不是隨時可能會遭遇犧牲,而是親手抓捕他的師父戴局。趟過這道坎兒很難,但充分展現了齊雁南對忠誠和背叛的理解,展現了他作為一個當代警察形象的獨特性。每逢遇到困難,他總是要去烈士墓看望那些長眠的戰友,他堅守的信仰和尊嚴是有根源的。齊雁南的形象豐滿,還表現在他的情感生活的真實可信。他曾對愛慕他的檢察官林冰說警察這個職業不適合成立家庭;但當抓捕毒販成功,他卻主動約林冰到大海邊,穿上警服向林冰求愛。勇往直前,甘于清貧,堅守純真,人物的這種情懷其實都直指當下,與現實中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碰撞,并給出了一個充滿力量的答案。

《謎砂》讓觀眾看到現實中警察的生存狀態,所反映的警察生活十分接地氣,不僅表現他們的敬業犧牲,也表現戴局的牢騷。別人都不如他,卻都過得比他好,正是這種不平衡的心理導致戴局背叛了當初的信仰。缺少批判精神的現實主義是虛幻的現實主義,直面現實的某些不公和殘酷的作品才有力量,在戴局的牢騷的對比之下,齊雁南們的敬業精神更有高度。

這部劇對藝術主流的回歸,在于它不“看臉”,而是“走心”。這部劇在選演員時注重演技,而不是片面地以粉絲數量為標準去追捧“小鮮肉”。劇中演員既有“老戲骨”,也有飾演過多個成功形象的演技派演員,連友情出演的陳瑾、吳玉華等,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戲。《謎砂》粗糙的地方在于敘事枝杈稍顯紛亂,緊張度不夠,對于柯世蘭利用“韋陀散”制毒的危害交代不夠清晰。好在作品整體上能夠引人入戲,所以這些并未造成觀劇的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