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落幕的第23屆上海電視節上,近三年來持續井噴的網劇繼續成為業界追逐的焦點。

“2017年整個版權市場將迎來拐點,網劇整體版權交易規模將超過純電視劇市場的規模。”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在電視節白玉蘭論壇上表示,他同時預測2020年付費網劇收入達到640億,會追平電影總票房。

網劇成為影視公司以及內容制作方集中追逐的熱點,拓展業務邊界的互聯網公司也在大力圈進網劇。成立剛滿一年的藍港影業2017年的片單上,除了《反轉人生》一部電影,其余均是“影漫游”聯動的《蒼穹之劍》《鎮墓獸》,《他不喜歡超級英雄》《來到你的世界》和《身為一個胖子》等多部超級網劇。藍港互動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王峰接受采訪表示,藍港上市之后向外往泛娛樂延伸,第一個內容型業務就是藍港影業,“網絡劇已經成為互聯網領域必爭之地”。

大批的電影團隊也在從從大熒幕向小熒幕轉移,周星馳、唐季禮、馮小剛等一批電影導演都開始探索網劇,金牌作詞人方文山亦開始涉足網劇,和斑馬影業開始聯手打造網劇《視界之外》。

不過王曉暉同時提醒業內應該理性對待網劇,過度投入和追捧可能會使行業陷入困境,一旦供給過剩,網劇難以避免迎來調整。

商業模式成形

過去的五六年間,電視劇的版權費用飆升了將近30倍。

版權費用的飆升迫使一直在燒錢的視頻網站成為自制劇的重要投資方。2014年愛奇藝打造超級網劇《盜墓筆記》開始,網劇市場開始逐步呈現爆發趨勢。

在王曉暉看來,量少、價稿、全版面成為視頻網站一開始大量投資網劇的動因,“現在買的版權大都是租的,兩年之后版權和收益就不歸自己,但是自制劇的版權”。

另外一面,根據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監測數據看,網劇的商業模式也在逐漸成形。從整體趨勢看,用戶逐漸完成全面向互聯網的遷徙,中國整個人口結構在互聯網上已經完全契合。原先普遍認為互聯網上以年輕人為主,現在趨勢正在發生改變。以之前熱播劇《人民的名義》為標志,一半以上的流量來自于80前。另外一面,廣告主也開始逐步向互聯網遷徙。“年輕人最喜歡的快銷品第一個作出反應的向互聯網遷移。以傳統品牌,傳統媒體傳的統廣告主,像保險、金融、汽車也開始進行了大量廣告遷移”。據王曉暉透露,互聯網平臺已經開始從單純的廣告收入向生態收入,“2017年付費收入和廣告收入已經達到1:1”。來自愛奇藝的數據顯示,付費用戶收入2016年已經突破100億,人群在6000萬左右。這個數據仍會高速增長,2017年年底付費用戶人數超過1個億,到2020年會超過2個億。

在商業模式、播出模式逐漸明晰的情況下,網劇市場迎來持續井噴。斑馬影業總裁王曉磊女士告訴記者,視頻網站上的付費網劇、付費欄目,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同時視頻網站和電視臺的電視劇、電視欄目的聯動播出,也成為當下市場發展的重要模式。因此斑馬影業會更多專注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影視項目作品的策劃、開發、制作和宣發。據記者統計,2017斑馬影業公布的片單中,除了和華文映像聯合推出的電視劇《上海五虎》,正在籌備的重點項目《摩登中產戀愛時》三部曲系列、《勤王記》、《論貓和人類誰才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美味食緣》、《大宋女神》、《靠譜密探》等多數均是超級網劇。

持續站在風口更需要清醒,王曉暉提醒業內應該警惕,大量內容制作方和資本的持續涌入,難免會拉低利潤率,真正出來的好劇并不多。如果一擁而上的網劇不能滿足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觀眾可能倒向品質更高的美劇英劇。據其透露,“現在行業內大概有35家做頭部影視劇,這些平臺真正左右未來的網劇市場,而投資價值、價值取向也一定會左右網劇市場”。

避免盲目投入

網劇變現形勢明朗化以及成本的可控性也是網劇受到追捧的原因。

在業內人士看來,藍港之所以重金追投網劇在于之前嘗到甜頭。去年一年,藍港影業只推出了一部處女作網劇《我與你的光年距離》。由新人宋威龍和周雨彤出演的這部網劇,完結時點擊為 11 億。加之之前投入并不高,藍港勢必追加網劇上的投資。不過在王峰看來,藍港選擇IP有自己的標準,決定2017年項目更多考慮的是動漫游戲面對的新生代,會用市場和大數據,以及平臺和觀眾測試的喜歡程度做決定。如果劇本不好,前端不好,不會盲目開機。

針對網劇現在也在淘金IP,嘗試打造超級IP的現象。中匯影視金影科技創始人侯小強則提出了“新、高、大、上、女”等標準。作為盛大文學曾經的主要操盤手,侯小強也是國內最早操作IP的專業人士。在他看來,有潛力的IP必須有較新的人設加經典的敘事類型;數據點擊量高、豆瓣評分高、百度貼吧或者是微博提及度比較高的IP值得注意;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空間和體量是否足夠大,可以從生態的角度去不斷去開發。而在王曉暉看來,避免盲目投入網劇還要注意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跑得快并不見得跑得準。從用戶角度看,需要的是好內容,不是來者全收;好內容需要大投資,但大投資不一定能做出好內容。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網劇井噴還要考慮來自政策層面的風險。2016年開始,廣電總局已經開始加強網劇審查。要求電視劇司電影局共同聯動,使得線上線下標準一致,電視臺不能播的,網絡就不能播。2017年年初總局再次強調凡在電視劇司、電影局等行政部門備案公示、立項審批的電影、電視劇,在未進行內容審查且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或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之前,不得在任何渠道或平臺發行、播出。對存在違規發行的影視劇,要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并視情節的輕重,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機構采取處罰措施。

“這等于是加強了對網劇的監管,沒有拿到發行許可證之前,視頻網站上也不能播。等于是將網劇的審批和電視劇拉到同一條線”。因此在資本和內容制作公司涌向網劇的同時,不僅要考慮IP投入,觀眾關注度以及回報率,政策的風險也應考慮在內。一旦拿不到許可證,前期的投入很可能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