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正在熱播的年代劇《大江大河》,那么2018年的現象級全成了“網劇”和“網綜”,4月份的京滬“女子圖鑒”刷了一輪社會話題,暑期檔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更是強勢霸屏,直到年底的現象級獻禮劇《大江大河》在臺網的同時開播不僅圈了傳統觀眾,還讓年輕觀眾成為此劇的忠實粉絲。一部獻禮劇能同時收獲口碑和熱度,也沒有辜負“正午陽光”在業內積累起來的美譽。2018年,網綜《創造101》的大熱程度絲毫不亞于13年前的那屆《超級女聲》,用“全民狂歡”形容并不為過。另一檔網綜《奇葩說》也是見諸社交媒體的“常客”。兩檔“電綜”《聲臨其境》和《我就是演員》也有很高的關注度,這類節目的興起似乎也預示著觀眾收視口味的變化,在“游戲玩耍”的風潮過后,明星們還是要拿出點真本事才行。

劇目

品質爆款劇 五大元素缺一不可

《北京女子圖鑒》和《上海女子圖鑒》

2018年初,東方衛視總監王磊卿曾歸納說:品質爆款劇=主流價值+熱點話題+符合當下審美的超級人設+經典戲劇敘事模式+精美制作。這五大元素缺一不可,而其中的“熱點話題”和“超級人設”又是重中之重。

2018年4月和5月,《北京女子圖鑒》和《上海女子圖鑒》相繼在優酷獨家播出,這兩部劇分別定位為鏡像劇和選擇劇,雖然表現手法不同,卻都蘊含著同樣的創作初衷,在展示女性勵志成長故事的同時,用真實的筆觸關照生活。他們都贏在了“熱點話題”上,引發無數北漂、滬漂的共鳴。

《延禧攻略》《如懿傳》

7月份在愛奇藝獨播的《延禧攻略》算是一匹最意外的“黑馬”,因為“于正作品”在業內就意味著:熱度高、口碑差等,所以《延禧攻略》在尚未播出前并沒有被廣泛看好。然而播出后,大家發現這部劇從服化道、美術設計等方面看“很不于正”,“莫蘭迪”色系隨之成為熱詞。該劇雖然在史學層面尚存爭議,但從藝術和審美的角度看甚是養眼。此外,劇中女主角“反套路”的個性和行為也一掃此前瑪麗蘇的傻白甜,讓網友看得非常爽。超級人設和精美制作兩大元素是《延禧攻略》成為暑期大熱的關鍵。

對網友和媒體來說,8月在騰訊視頻獨播的《如懿傳》是翹首以盼、終見天日。這部原本定檔于2017年底至2018年初的大劇因題材原因一拖再拖,結果就是雖然比《延禧攻略》拍得早,卻比《延禧攻略》播得晚,而且兩部劇是同題材、同故事,不同的女主、女主有著不同的人設。播出時間的延后并沒有降低《如懿傳》的關注度,卻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如懿傳》的口碑,好在歷經前三集的群嘲后,該劇的風評漸漸好轉,“周公子的炸裂演技撐起全劇”,各個角色變化的起承轉合更符合邏輯、服化道的品相盡藏于細節之中……

《大江大河》

12月,由正午陽光團隊打造的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年代劇《大江大河》正在熱播,這部劇完全是為獻禮劇樹立了一個新標桿,“口碑好、人氣高、觀眾廣”三者兼具。侯鴻亮曾在媒體看片會上提到二十歲的兒子問他,“拍這樣的戲年輕人不會看。”但正午陽光在這部劇中沿襲了“處女座”主創團隊一貫的精良制作標準,堪比電影大片級別的畫面質感、精準到位的服化道設定、豐富有趣的劇情安排以及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在多個社交平臺相繼引發熱議,雖然劇中的背景和故事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相距甚遠,卻沒有阻擋年輕觀眾追劇的熱情,他們認為,該劇雖然是主旋律題材,在表達方式上卻不生搬硬套,不空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描寫那個年代人物的命運起伏,“這才是正能量大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節目

增加關注度 明星要拿出真本事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現象級爆發,將偶像經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在節目開播之初,因為粉絲群多為女性,這檔以“培養中國新時代女團”為目標的《創造101》并不看好,“女團沒有市場”“女團類節目不會有人期待”成為最多的預測。隨著節目的播出,質疑慢慢消失,隨之而來的是相關話題的熱議。與此同時,“PICK”“C位”“菊外人”“中國女團的標準”等成為最熱詞匯和話題。這檔節目的核心和13年前的“超女”并無區別,就是帶著觀眾一起融入到女孩們的蛻變和成長,從青澀幼稚到閃閃發光,觀眾的共情就會帶來節目的共鳴。

《聲臨其境》《我就是演員》

另外兩檔綜藝節目《聲臨其境》和《我就是演員》可以放在一起評價。相較其他的綜藝節目更多地展示藝人的娛樂精神,這兩檔節目都挖掘出演員自身的屬性作為節目賣點,一個是聲音、一個是演技,借由綜藝節目的娛樂屬性,讓更多的受眾和業內人士看到更多好演員的專業性和實力,比如趙立新、周一圍、任素汐、涂松巖、王陽、韓雪等。

在視頻主導的年代,做一檔主打聲音魅力的節目能否被市場接受,總導演徐晴最初心里也沒底,從籌備到開播,節目組一直如履薄冰,直到開播后收到非常不錯的反饋,徐晴才覺得《聲臨其境》這檔細分綜藝的節目其實并不小眾。不僅不小眾,甚至有很大的發掘空間。比如在即將開播的第二季,就會融入方言配音。

《我就是演員》同樣是主打專業賣點——會不會“演戲”。這檔節目進入第二季,雖然好評如潮,但并非沒有爭議。比如,影視劇和舞臺劇其實是不同的,讓影視劇演員來演舞臺劇進行演技評價是否科學等。但是,這檔節目的意義還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讓很多過氣的或者尚未成名的,又確實會演戲的演員通過這個舞臺獲得肯定和人氣。

《奇葩說》

老牌網綜《奇葩說》今年已經是第五季了,但絲毫不顯疲態。辯題方面仍然是以辯帶思。嘉賓陣容上,由于“新鮮血液”的加入還煥發了新生。新加入的經濟學家薛兆豐作為“學術擔當”為節目貢獻了密集的“知識點”,他在專業領域的自信和對娛樂圈的無知形成最具綜藝感的反差萌,收獲了無數迷妹。導師中最年輕的李誕在節目中也展現了區別于以往形象的軟萌的、接地氣的觀點總能戳中年輕人的真實想法。還有很多新奇葩在節目中嶄露頭角:哈佛學霸詹青云、談判專家熊浩、辯論大神龐穎……這些新出現的面孔跟隨本季的全新賽制,在教練、隊長們的帶領下,碰撞出了滿滿的團魂。

結語

網綜網劇成為電視圈現象級作品擔當

電視劇與綜藝領域的2018年,就是網劇網綜上行,臺劇臺綜發展趨緩的一年。“網綜”和“網劇”無疑是2018年電視圈現象級作品的擔當。三大視頻網站付費用戶2018較2016增量普遍超過100%,用戶越來越習慣花錢來消費自己喜歡的內容。電視臺則陷入了瓶頸期,有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1月,臺播劇收視率TOP10劇集以平均1.30的收視率創下了新低,2017年,這個數字還是1.82。而2018年全網熱度TOP10劇集中,網劇或先網后臺的劇集占據了7席,如《延禧攻略》《如懿傳》《鎮魂》《扶搖》等。平臺的強弱預示著行業趨勢的變化和收看方式的變化,但對制作方和觀眾來說,永遠是內容為王,優質的作品最重要的還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