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響
不是所有的美人計都能成為“美人殺”
雖然女特工開始主導諜戰劇,但并不是所有的“美人計”都能修煉成“美人殺”。女演員們勇于嘗試、有心轉型值得嘉許,但觀眾對其轉型是否買單又是另外一回事。相比趙麗穎和馬伊琍首次諜戰劇的表現中規中矩,周冬雨和劉詩詩的諜戰處女秀就比較“受傷”。
《麻雀》中的徐碧城成為了周冬雨出道以來的演技重災區,盡管她如今已經憑借《七月與安生》拿下金馬獎影后,但徐碧城仍然是她演戲經歷的一個“黑點”。究其原因,角色本身在劇中的定位設置固然不是很討喜,周冬雨在詮釋懵懂笨拙的徐碧城時,確實也沒拿捏好分寸,導致這個角色在從開播到結束一路被罵。
同樣在諜戰首秀的觀眾反饋里拿到不及格分數的,還有劉詩詩。雖然《黎明決戰》嚴格來說不算正統的諜戰劇,但劉詩詩這回扮演的宋紅菱確確實實是一位特工。表面上,她是從莫斯科留學歸來的白富美,哈爾濱商會會長的女兒,背后她是國民黨的軍統高級官員。雙重身份對她的演技是一個很大挑戰,冷艷特工的設定,也注定了她內心即使波瀾起伏,表面也要云淡風輕。可惜,劉詩詩最終交出來的功課只有妥妥的“冷”,沒有“艷”,當然也就無法驚艷到觀眾。尤其是在渾身上下都是戲的演技派王千源的對比之下,她的弱項更是暴露無遺。
諜戰劇中,特工間諜身負重任,與多方斡旋、智斗,過著偽裝人生,他們身上還有著不能為外人道的壓抑與痛苦,但這一些矛盾、復雜的情緒都不能以夸張的形式來表達,大多是內心戲,通過一個眼神、一個神態,來讓觀眾感知。這也是為什么諜戰劇一度是演技派的專場。雖然有顏值的年輕面孔開始加入諜戰戰隊,但想要獲得觀眾對自己表演的認可,恐怕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編劇觀察
女演員借諜戰劇轉型,是機會也是風險
前幾年,抗日劇曾吹起一股偶像風潮,一批原本在古裝劇、現代劇專注耍帥談情的偶像明星,接連披上戎裝上戰場。于是,觀眾看到了吳奇隆、霍建華、周渝民、劉愷威等先后奔赴“抗日”。這也被視為偶像男演員轉型的嘗試挑戰,最終,他們大多人的口碑還不賴。
與男演員靠“抗日”轉型類似,近些年,女演員則先后投入諜戰,嘗試轉型。如周冬雨拍了《麻雀》,趙麗穎拍了《胭脂》,劉詩詩拍了《黎明決戰》,馬伊琍拍了《剃刀邊緣》,這些作品都是她們的諜戰處女秀。但結果卻是,她們的轉型似乎沒有男演員們那么順利,好評者不如差評的多。為此,信息時報記者采訪了《剃刀邊緣》的編劇余飛,讓他對想要以諜戰劇做轉型證明的女演員指點迷津。
余飛不諱認,出演諜戰劇對女演員來說,既是考驗、挑戰,也是機會,“因為現在諜戰劇不能缺少女性角色,雖然說國產諜戰劇相比國外大尺度的諜戰戲不太一樣,但還是有足夠的空間讓她們展現,比如除了展現顏值,還展示智商。在諜戰劇里,她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能爆發更大的魅力。如果演好的話,會有更大的魅力,如果演不好,則會有更大的問題。”
為什么說諜戰劇對于女演員的演技挑戰更大呢?余飛分析道,“它不像別的戲,可以以你本來的性格去演。當間諜本來就是一項非常隱忍的工作,你真的要表演,因為間諜本身就是一種表演,等于你是要表演一種表演。這個層次怎么把握,很難。不像你去演一個小媳婦,演好媳婦就完了。當間諜的話,你本身是一個什么人,你還要演一個人。”
同是距離演員現實生活比較遠的電視劇,對于演員來說,諜戰劇也比古裝劇更難駕馭,因為觀眾的要求也不一樣,“古裝(距離現實生活)更遠,但大家不會太去追究它的真實性。比如說你在皇宮當一個妃子,不一定是真的,但大家看著樂呵就行了,但諜戰的話,觀眾會很嚴肅(對待)的,要求不太一樣。演得不好,觀眾會說,你根本不像這個人。而把人物演得有吸引力,也很考驗演技。”
所以問題來了,女演員到底該接什么樣的諜戰劇,把轉型風險降到最低呢?余飛覺得,接戲的時候,先評判一下角色在劇中的擔當,“要看擔當什么樣的人物。”他認為馬伊琍首次演諜戰劇就挑對了,“《剃刀邊緣》這個戲還是有一點喜劇元素在里面,有這個元素,實際上她也是受到影響的,她就不用像其他諜戰劇一樣,特別嚴肅地去做一些事情,因為劇中她在許從良的影響下,有一部分稍微放松的東西。假設她是和余則成(《潛伏》里面孫紅雷的角色)共事,在他旁邊,不是那種假扮夫妻,只是一種正常的同事關系,余則成納悶嚴肅,她作為女特工,不是那么好弄,難度比較大。”有了喜劇元素在《剃刀邊緣》,能讓馬伊琍更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