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網劇內容將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化,一旦能夠出現幾個非常成功的漫改劇案例,動漫IP的價值也將進一步被放大。
作者:文醬
來源: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
眾所周知,《三體》是國產科幻文學的里程碑,而在國產原創漫畫界與《三體》同屬一個級別的科幻燒腦神作《端腦》,終于在歲末之際傳出即將被搬上熒幕的消息。

《端腦》曾被二次元讀者封為三大國漫之一,被制片方相中改編成真人化影視劇,自然也是意料之中。但就像《三體》是公認的最難改編科幻小說一樣,《端腦》所屬的有妖氣團隊也曾放話:“我們覺得它真的很難真人化!”

無論是漫畫原作的屬性,還是科幻作品的屬性,《端腦》都算不上是個容易改編的作品。真人版消息放出后,漫粉的心都頗懸了一陣,一方面期待影視化的展現效果,另一方面又懷疑產出作品的質量。直到《端腦》的首映典禮一放出來,漫粉的心才算是落了地,單從現在看到的幾集來說,盡管仍有些小瑕疵,卻也有不少意外之喜。
“科幻+漫改”的高度還原
漫改劇提升“二次元圈層”影響力
如何完成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破壁”,如何兼顧原作粉要求的“還原度”,以及拍攝過程中的“現實”問題,這些都是漫改劇最引人關注的地方。2016年9月上線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真人網劇,就通過高還原的服道化和劇情設置收獲了不少好評,為國內漫改真人劇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思路。那么《端腦》的表現究竟如何,顯然還有待存疑。畢竟真人劇和漫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在改編過程中因多種原因而大改劇情的更是不在少數。值得慶幸的是,從目前官方給出的說法來看,《端腦》不僅在劇情主線上一點沒改,甚至就連漫畫中的插敘、倒敘,都遵循了原著的時間線。
當然,有一些局部上的小改動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些小改動不僅無傷大雅,反倒體現出編劇的另一番用心。相比漫畫中多線進行的劇情,主角團隊單線推進更適合觀眾一些。奇異的謀殺情節緊緊抓住觀眾眼球,單作為一部懸疑劇來說也是合格的。據說為了高度還原場景,《端腦》出品方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營造場景,對此漫粉們還是買賬的。
科幻題材的開發,難度相當大。《三體》折騰很久也沒有推出真人劇,倒是舞臺劇先一步展示出來。而耗資7000萬打造的“三日凌空”的舞臺效果,小編去現場看過后表示“真的沒有還原感”。不能說《三體》舞臺劇不專業,只能說科幻類題材的還原度,無論從舞臺劇到真人劇,都設置了極高的門檻。
影視業題材的匱乏
漫改劇轉而成片方“香餑餑”
其實很多大佬們都將目光瞄準漫改市場。2017年除了《鎮魂街》之外,還有很多漫改劇在運作。無論改編后的效果如何,片方的這種勇氣還是值得肯定的。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的漫改真人劇就已有近30部,其中不乏一些在動漫領域頗有影響的大作,如騰訊視頻的頂級IP《尸兄》、老牌國漫《秦時明月》第二部、有妖氣上廣受追捧的《鎮魂街》、夏達的長篇古風漫畫《長歌行》,乃至一些來自日本、韓國的漫畫作品。
在今年的UP2017騰訊互娛年度發布會上,騰訊動漫宣布將推出國產漫畫《狐妖小紅娘》的真人影視劇,將由剛剛加入騰訊動漫漫畫編輯大神計劃的南派三叔負責劇本的改編工作,但至今仍沒有消息。而芒果TV推出的漫改劇《天是紅河岸》、《火王》;玄機科技要翻拍《武庚紀》;華策影視也打算將《長歌行》改成真人劇。可惜夏達老師沒有將其動畫化,其中版權和各種問題相信關注的人都會知道。
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各大影視公司公布的漫改真人劇項目已多達51部。其中今年已經立項、開機的漫改編真人劇至少有10部。至于這些作品中的一些焦點之作面世后的品相究竟如何,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也在盤點后給出了自己的測評意見——
已播出漫改劇《秦時明月》
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點評:可以說《秦時明月》是一個夾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中間,吃力不討好的“漫改劇”。原著黨眼中的電視劇《秦時明月》改動很大,包括人設、服裝造型、故事發展等,被疑“披著《秦時明月》的外衣拍另一部影視劇”,原著鐵桿粉對此表示并不接受。
《秦時明月》并非完全依據三次元所喜愛的武俠劇的形式來制作,而是堅持“漫改劇”的定位,所以普通觀眾也很難接受帶著二次元思維的一部武俠劇。這就使得《秦時明月》處在想滿足兩個維度卻又無力去滿足任何一個的尷尬境界。
《畫江湖之不良人》
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點評:人物造型給人一種“從畫里走出來的感覺”,可以說是“漫改劇”中還原度最高的一部。不過這種cosplay級別的還原,對演員的表演方便產生了一些阻礙作用,打斗過程中難免有些不自然。
《火王之破曉之戰》
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點評:故事內核不變,忠于原著形象,加入時尚元素;拒絕摳圖,全程實景,這一點對于觀看效果來說其實各有利弊,只能算是好壞參半的一部作品。
《單戀大作戰》
傳媒大眼影視測評組點評:這樣一部沒有流量小生、沒有熱點噱頭的漫改劇,能否突破重圍成為焦點,著實令人擔憂。
越來越多的制片方將目光瞄準漫改產業,源于國內影視業優秀題材的極度匱乏,這才迫使行業中的一部分人將目標投放到動漫產業,試圖通過優秀漫畫題材和高人氣去充分挖掘市場潛質。可事實上漫改劇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必須高度尊重漫畫中的角色設定。好的漫改劇會促進觀眾返回去追一下漫畫原著,對漫畫市場也形成了一種反哺。
未來將一路高歌
先讓我們看幾個漫改劇發展的時間點。
2006年4月 有妖氣成立。
2011年4月 騰訊視頻上線測試。
2012年3月 騰訊動漫成立。
2010年2月《鎮魂街》在有妖氣開始連載。
2016年4月,同名動畫在優酷播出。
2011年5月 《端腦》在有妖氣開始連載。
2011年11月《尸兄》漫畫開始連載。
2013年1月同名動畫在騰訊視頻播出。
2012年5月《狐妖小紅娘》漫畫開始連載。
2015年6月同名動畫在騰訊視頻播出。
2013年7月《中國驚奇先生》漫畫開始連載。
2014年2月同名動畫在騰訊視頻播出。
2014年7月 《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一季開始播出,2015年獲封“國漫神作”。
2014年 網絡劇元年到來,新物種走進大眾視野。
2016年《畫江湖之不良人》真人劇大獲成功。
2017年 《端腦》的科幻漫改獲得不俗口碑
至于造成漫改劇扎堆的深層原因,無外乎兩點。
一是形成IP所需的時間沉淀已經具備。從2011年開始,五年的時間里騰訊動漫和有妖氣推出了大批高質量的頭部內容;而在2013年之后,漫畫改編動畫的方式又大大加速了漫畫IP的傳播。由于表現形式不同,動畫的傳播效率比漫畫要高的多,許多網友通過動畫知道了《尸兄》和《中國驚奇先生》,《畫江湖之不良人》更是以原創動畫的方式迅速躥紅。
二是當動漫IP積累成熟后,網劇的全面興起為其提供的便利條件。網劇的內容更加年輕化,題材也更為多元。對于光怪陸離的二次元世界來講,網劇正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內容輸出口。這兩年時機也比較成熟,投入與制作水準有了顯著提高,內容監管也更加完善。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漫改劇的逐漸發力,整個IP行業的格局也在發生著變化。至少對于網絡劇和電視劇市場來說,IP改編還是占主流地位的。雖然這兩年不乏撲街的個案,但成熟IP自帶的粉絲群和經受過讀者考驗的故事結構,還是會很大程度上增大影視劇的成功率。
雖然動漫比網絡文學和游戲要晚一步進入影視劇的改編,但動漫比起網絡文學往往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從市場占有率上看也有著更大的提升空間。國漫這兩年的快速進步有目共睹,這也意味著IP市場的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2018年,網劇內容將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化,一旦能夠出現幾個非常成功的漫改劇案例,動漫IP的價值也將進一步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