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劇、網大、網綜等網生內容的小步邁進,短視頻的異軍突起,自2016年起中國在線視頻行業就開始全面進入全面繁榮。《2017視聽新媒體藍皮書》顯示,2016年,在總局備案的網劇已達4558部、備案的微電影(網絡電影)達5556部、網絡動畫片197部、網絡紀錄片140部、網絡欄目1616檔。截至2016年8月,網絡自制視聽節目播放量同比增長180%,流量占比從2015年的8%增長到14%。
據悉,2016年,我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達到609億元,而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為首的視頻平臺陸續宣布平臺付費會員量突破2000萬大關。截至2016年9月,35.5%的網絡視頻用戶有過付費觀看視頻的經歷,而在廣大的付費群體用戶中,有近50%的觀眾愿意為獨播網絡劇、電視熱播劇付費。
投資回報達400%,網劇市場才是最大的掘金場?
在80%網大不賺錢,70%網綜不賺錢,短視頻變現難的當今,曾今同樣貼著“低成本”、“零明星”、“粗制濫造”的標簽的網劇經過三年的臥薪嘗膽,不斷打造出《無心法師》《余罪》《瑯琊榜》等精品之作,正是一部部“良心劇”的出現逐漸撕下了“low逼”的外衣,也帶來了不菲的流量。據統計,2016年網劇產量超過600部,TOP50網劇流量達到將近500億,而今年上半年網劇的總播放量已經高達580億,可見網劇市場在整個網生市場已經取得不可小覷的地位。
有人會說流量一擰滿是水分,那我們再來看看網劇取得頗豐的收益。內部消息稱目前通過付費分賬收回成本,甚至實現盈利的網劇量不在少數,《妖出長安》《我的蠢萌老公》《命運規則》《傻根進城》等網劇就位列之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網劇《妖出長安》,其制片方宣稱自己制作成本僅450萬,但最終分賬收入超過1600萬,投資回報高達400%。私以為網劇已經迎來了全盛時期,接下來網劇會成為網生市場最大的掘金場。
前有作繭自縛,后有政策約束 網劇卻成最大收益者?
除卻題材新穎、劇情更具網感、深諳用戶心理之外,網劇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電視臺的日漸式微。今年年初,在業內人士還在研究2017年電視臺會被網絡視頻沖擊到什么地步的時候,突然傳出一則類似電視臺“自殺式”的新聞。
隨著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的一份刑事判決書的公開,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衛視頻道節目采購部原副主任江紅,在采購電視劇業務中,為各大影視公司謀取利益,非法收受賄賂840余萬元(其中不乏華誼兄弟、長城影視、上海新文化等知名上市公司)案件的曝光。電視臺作繭自縛的程度似乎又踏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此外,除卻本身原因,電視臺還備受廣電“坑害”,早前7月7日,廣電總局電視劇司下達《通知》,其要求全國省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政管理部門要確保重點劇目如期播出。《通知》強調,宣傳活動期間,各省級衛視頻道原則上不得安排古裝劇、偶像劇等娛樂性較強的電視劇播出,確保與整體氛圍相協調。
隨后電視臺里就出現了大量類似《反恐特戰隊之獵影》《深海利劍》《飛虎隊大營救》等主旋律電視劇,同期網絡平臺卻在播出《春風十里不如你》《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無心法師2》等多題材網劇,在暑期檔大比重年輕用戶不變的前提下,他們會如何選擇想必不需編者多言。
分賬模式日漸成熟,網劇發展如虎添翼
內容質量的整體提升和競爭對手受自身問題和政策的束縛,都使得網劇有了不可比擬的優勢。而分賬模式的日益成熟對于網劇的發展而言更是如虎添翼,視頻平臺通過建立“版權費保底+拉新分賬+觀看分賬+廣告分成”的網劇分賬模式,徹底打破傳統電視劇購銷模式下,制作方與電視臺之間利益和風險割裂的尷尬情況。
2016年5月,愛奇藝首次推出網劇付費分賬模式,其平臺的網劇分賬總額=會員付費期分賬金額+貼片廣告+植入廣告,并對與其平臺合作的網劇進行評級,分為A、B、C、D四檔。A、B檔屬于優質獨播網劇,分別為每季10塊和8塊的單位基礎,一般是平臺方自制劇;C、D通常是非獨播劇,分別是每季6塊和4塊的單位基礎,單集價格為單位基礎的金額除以劇的集數。
會員付費期分賬金額=會員有效播放次數*每集單價*50%(有效播放:單集觀看超過6分鐘)
廣告分賬期分賬金額=貼片廣告收入* (1-運營成本比例)*廣告分成比例;
廣告分成比例:AB級70%,CD級50%
植入廣告分成=依據實際情況具體商榷
超級網劇施行高額的保底價+50%分成的分賬模式
此外,近期愛奇藝還在原有評級及分賬標準不變的情況下,還對于其平臺下A、B級獨播網劇,給出三個月付費期結束后再加1年付費期,且權益不變的同時還依據條件給到20%-40%的額外分成補貼的福利。
騰訊和搜狐平臺也有類似的網劇分賬模式,正是這種透明化、完全依靠會員點播率來確定分成的模式,增強了網劇盈利模式的成熟性和完整性,再加上目前移動PC端用戶增多、傳統媒體受到極大沖擊的行業背景,影視制作公司會紛紛轉戰網劇行業實為情理之中。
名導、大制作紛沓而來,網劇迎來黃金時代!
除卻自身的成長,競爭對手的每況日下和盈利模式的日漸成熟,網劇行業必將迎來黃金時代的原因之一是繼大流量小花、鮮肉入場之后,大批電影導演、制作班底也開始進軍網劇。管虎、張黎與企鵝影視合作,執導《鬼吹燈》系列,周星馳把《美人魚》和《西游降魔篇》改編成網劇,賣出高價。
江湖人稱小鋼炮的馮小剛在宣布監制網劇《劍王朝》時,曾說:“我覺得(網劇)是一個趨勢,發展也特別迅速。一方面我們受惠于網劇這個新的事物;同時也不能只關注流量,還是要抓住內容和表演。”
對于網劇市場而言,目前已經集齊了:有愿意為之付費的觀眾、有專業的導演、演員、精良的自作班底和良性的分賬模式等幾大必要因素。私以為網劇已經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接下來最有可能取勝的理應是質量優、內容新、速度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