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僑偉、陳豪、宣萱、郭晉安、蔡少芬、歐陽震華、黃宗澤……如果你在直播平臺和社交平臺上看到這些TVB的熟悉面孔,并不要驚訝——在即將到來的TVB臺慶日,這些老面孔將重返TVB,與觀眾通過TVB旗下社交平臺BigBig Channel參與在線互動。
BigBigChannel介紹
十一月是TVB的臺慶月,而今年剛好是TVB立臺五十周年,但是已經連續三年業績下降的TVB似乎卻很難歡慶起來:香港經濟的低迷導致了廣告行業的不景氣,直接影響了TVB廣播電視業務的收入,今年上半年盈利更是暴跌四成。
前有亞視清盤退市,后又viuTV緊追不舍,大環境巨變下,TVB的標桿地位岌岌可危。為了應對新的變化,TVB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入內地資本,與內地互聯網公司合作的同時,還在本土打造新港劇、補齊綜藝短板,不惜投入巨資打造OTT平臺myTVSUPER以及社交平臺BigBigchannel。
盡管廣播電視業務依然是TVB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新媒體業務已然成為TVB業績增長的最快的板塊。拍網劇、做直播、玩社交,走過五十年的TVB是否能通過年輕化來挽救自己?
業績跌入冰點, TVB該如何自救?
近年來,香港TVB的持續低迷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于依賴廣告的傳統電視媒體來說,由于香港經濟疲軟,尤其作為廣告大戶的零售和消費品行業低迷,TVB的廣告收入持續下跌。
從TVB 2016年的財報來看,TVB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由2015年的13.31億港元降至5億港元,跌去了六成,一項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轉播就讓TVB虧損1.5億元,而新業務myTV SUPER又導致了運營成本的增加,這讓原本就已經式微的TVB更是雪上加霜。要知道,早在十年之前,香港TVB的半年凈利潤已經達到了4.97億港元。
2017年上半年,TVB業績仍未有止跌跡象,凈利潤只有1.7億港元,同比下降了44%,TVB將業績下滑部分歸因于回購股份方案懸而未決,公司需要預留42.09億元資金準備回購,未能夠適當利用以賺取高息。
盡管整體利潤不及預期,但2017年上半年香港經濟出現了輕微復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4%,這意味著廣告行業的利好,而依賴廣告收入的電視廣播行業,同樣出現了回暖的情況。TVB的廣播電視業務占據了整體業務的65%,來自廣告和影視制作的收入實現了9%的凈增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廣告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政府以及半官方機構的廣告。所以說,單純從TVB的各項業務的發展來看,賴以生存的本土廣播電視業務發展增長依然疲軟,而廣播電視業務又與香港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在短期內無法扭轉廣告收入下跌的局面,TVB亟需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TVB曾經寄托希望的海外業務——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華語市場,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海外市場,但是海外付費收視的模式遭到了非法OTT機頂盒及其他盜版聯賣的沖擊,實際效果不佳,2012年以后的海外業務營收持續下跌,2017年上半年海外市場營收更是下跌了11%,致使TVB停掉了歐洲和澳洲的傳統收費電視服務,轉而發展新媒體TVBAnywhere平臺。
TVB專為海外觀眾設置的網絡平臺TVB Anywhere
近兩年,隨著Netflix、LeEco(樂視OTT)等新媒體平臺紛紛進入香港市場,不僅分流了TVB的傳統廣告客戶,在一定程度上還在改變著人們觀看電視的方式:一向收看直播頻道的觀眾開始習慣在互聯網上看劇、看綜藝。
除此之外,后來者viuTV、奇妙電視臺“初生牛犢不怕虎”發展生猛,為觀眾提供尺度更大、更有新鮮感的電視劇和節目內容,進一步造成了TVB客戶的分流。為了能夠順應媒體大環境的新潮流,TVB不得不持續摸索新的方向。
新媒體業務成為增長新引擎,三大業務平臺雛形已見
2017上半年,TVB的新媒體業務收入1.22億港元,雖然尚未盈利,但是同比增長了46%,是TVB近兩年中唯一不斷增長的業務模塊。除了上文提到的TVB打造的BigBigChannel社交平臺,TVB旗下的OTT平臺myTVSUPER還高價買下日韓內地等熱播劇集,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網劇。
TVB董事長陳國強在2015年業績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設OTT(互聯網電視)服務myTVSUPER平臺的計劃,旨在抓住流失的客戶。2016年4月份,花費1億港元打造的myTVSUPER作為TVB第二大內容分發平臺上線。截止到2017上半年,這項服務在香港已累積超過440萬名用戶,遠遠超過預期的140萬用戶,OTT服務的數據增長超出預期,同時帶動了TVB電視臺收視點平均增長1.07。
作為TVB布局新媒體另外一項舉措,今年7月份新上線的社交媒體平臺BigBig Channel(大網臺)是TVB內容分發的第三大平臺,TVB的藝人以及網紅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分享短視頻、直播,并且與粉絲互動。為了配合五十周年臺慶,BigBigChannel還將推出自制網劇《降魔的番外篇》和《西游之八戒與沙僧》。
接下來,TVB還要繼續花重金打造這兩大新媒體平臺。TVB的執行董事鄭善強曾對媒體表示,TVB已經在myTVSUPER的項目上投了數億港元,預計在兩到三年內做到收支平衡。
但是,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新媒體并非是一個短時間內做到收支平衡的投入,最初都是靠燒錢來積累用戶,優酷土豆經歷了8年的“燒錢”長跑,直到2014年第一次實現季度盈利;即使是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在2016年成立十一年之際,仍然未能實現盈利。對于已經身處困境中的TVB來說,三年內能否收支平衡,被打了上一個問號。
去年九月份,TVB以擴充新媒體業務以及其他企業投資的名義,發行了5億美元債券,然而,今年的1月份TVB公布計劃股份回購,大股東提議用這筆剛借到的錢來完成回購計劃,這一舉措被外界指責為“零成本變相增加自己在TVB里的話語權”,這項回購計劃也遭到了二股東的反對,遲遲未能解決的回購機會,讓賬面上的42億港元既不能投入運營,也不能用在資本市場上增值。
TVB這場內部的股權之爭已經耗時近一年之久,目前仍未有定論,這對于還在初創階段、等著急需用錢的新媒體業務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好在黎瑞剛在2015年的及時入股,或許為TVB解決了不少燃眉之急。
2016年由華人文化牽線,TVB宣布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將聯手把《創世紀》在內的三大IP劇集,翻拍成超級網劇,目前已經播出的有《無間道2》《再創世紀》,同時TVB本土制作的電視劇《盲俠大律師》也獨家分銷給了愛奇藝。在2017上半年財報中,TVB提到與內地騰訊、愛奇藝合作拍攝了兩部劇集已經完成交付。
《盲俠大律師》
TVB與內地視頻網站的合作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TVB有五十年積累的內容版權庫,也有培養了多年的導演、編劇等制作團隊,內地有足夠的資本,TVB在內地依然有多年積累的廣大受眾,雙方各取所需,在內地市場上仍然有機會分食蛋糕。
盡管內地資源和TVB的密切合作讓外界感受到了TVB重振雄風的決心,但是考慮到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的事,TVB所面臨的資金壓力依舊很大。今年TVB五十周年臺慶的口號是“華麗轉身”,尚未解決內部問題的TVB,在實現這一愿景的路上依然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