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點說,格局。
不僅僅是這1塊錢,丁元英把幾乎全新的原裝唱片賣給劉冰時,劉冰打著他的小算盤,最后說50塊一張,丁元英說,好。你覺得他不知道劉冰怎么想么?他一清二楚,但懶得理這種小事。
相信我,當你有了足夠的格局時,你也會不屑于為這些芝麻綠豆的小時,浪費時間、情緒、生命、更甚至是心性。
一方面是不屑,一方面是包容。
再或者,勢利點說,對于他這種高度的人,這種做法是最劃算的。
以前有個笑話說,比爾蓋茨要是掉了多少錢,他不會去撿,因為撿錢的時間,他已經賺的比掉的多得多了。
就是這個道理。
《莊子·秋水》講了個故事: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前往拜見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大梁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恐慌,在國都搜捕幾天幾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鳳凰),你知道它嗎?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非梧桐樹不棲息,非竹子的果實不吃,非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這時,一只鴟(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鴟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想用你的魏國(相位)來恐嚇我嗎?
對于丁元英來講,那1塊錢,和那個唱片的50塊,這都是小事,但時間、情緒、生命、心性這些,哪一個都比這1塊或者50塊更重要。計較這件事,就好比那個腐爛的死老鼠,鳳凰見這些都要躲著走,怎么可能再主動去吃?
格局。很多的問題,到了一定的格局,你根本不屑于去做。你去做了,你就成了那個層次的人,也就沒有了這個格局。
一方面是不屑于做這種事;一方面是理解做這個事的人,理解就有了包容。再一方面是也不能做這樣的事,跟別人無關,跟自己的格局有關。這也是丁元英所說的文化屬性,他的文化屬性決定了他不能也不會去計較這些事情。
說不能,是在漸修。說不會,是已經悟了。
說不能,這是“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境界,在漸修。
說不會,這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已經悟了。
丁元英說: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倘若他是覺者,他壓根兒不會去生為這一塊錢去計較的心。倘若他是修者,即使有心,他不會去作為這一塊錢計較的行。
所以,無論從哪個層面去看,他這個層次,這種格局的人,都不可能為這點小事去計較。
最后,你覺得丁元英這一塊錢到底是如何如何,這其實也是你的文化屬性所決定
上述肯定只是我從天道上學到的一知半解而已!
實際上,《天道》能夠告訴我們的不只是看面識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
優秀的影視劇勝過優秀的教師,勝過收費過萬的所謂高端課程。天道帶你了解規律,用文化屬性看透他人,反省自己,領悟生活布局的秘訣。
電視劇天道告訴我們:要想跨越社會階層致富,首先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要夢見你能有救世主來救你。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救世主。實際上,這就是原著小說《遙遠救世主》的起源。
丁元英交往方面,丁元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教會我們真正能夠成就大事,發大財的人,從不與這兩種人交往,對于想要成就的人,不妨學習丁元英的智慧。
不僅如此,《遙遠的救世主》還包含了許多丁元英的商業智慧和商業戰爭技能。這些智慧對當前的商業戰爭仍然有效。多看幾遍,理解故事情節,理解臺詞,學習智慧,運用到你的生活中,你的事業和工作會更順利。
不管你是陷入困境,負債累累,還是不滿足于現狀,想要改變命運,那么你一定不要錯過這部《遙遠的救世主》,當你對丁元英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認識,你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假如你對天道感興趣,希望深入研究,開始閱讀原著《遙遠的救世主》。這部戲雖然簡化了很多小說,但是刪節太多了。多讀幾遍,深讀一遍,可以讓你看得更清楚,更聰明。修身不在山上,也不在廟宇里,而是在心里種籬笆菊。《遙遠的救世主》三部曲,《背叛》,《天幕紅塵》,為你打開生命醒悟之門。
閱讀《遙遠的救世主》后,你會明白,如果世界上有救世主,那一定是你自己,真正可以救你的,只要你自己,別人可以幫助你,可以影響你,引導你,但不能決定你的榮辱。看《天幕紅塵》,會覺得自己的格局太小,不懂得太多,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否則別人說的話就聽不懂,看不到優秀的布局。閱讀《背叛》,會讓你想得太多,想要更高的閱讀體驗,想要開闊眼界,快速閱讀,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擺脫貧困,歸根結底是靠志氣。擺脫貧困,不僅要物質殷實,精神殷實,還要有志向。
沈楠在《遙遠的救世主》有一句話也很精彩,但電視劇里的內容卻被刪除了。
《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內在豐富的小說,涉及到待人接物、哲學、宗教、愛情、股市賺錢的本質等方面。沈楠說:如果我有錢,我就不需要有錢人。我有內心的人,不要再找有錢人但沒有靈魂的人了。
《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小說,涉及到待人接物、哲學、宗教、愛情、股市賺錢的本質。讀書不會馬上改變你的生活,但它可以。正如肖亞文所說:知道這個人,就是打開窗戶,看不同的東西,聽不同的聲音,足以讓你思考,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