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年齡、女性為題材的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正在火熱播放。
《二十不惑》講的是四個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步入社會,面對著各種青春困惑和成長煩惱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而《三十而已》講的是三十歲女性要維持生活全方位平衡生活愛情與家庭而努力的故事。
兩部劇分別講述了在不同年齡段特定群體的故事,當女性視角與年齡段這兩個特殊的題材結合的時候總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和討論。不僅是對當下所處年齡階段的困惑,也有對于未來每次變老過程的恐懼,20走向30,30走向40,對于每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在2016年中國婦女報就報道過,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害怕變老的人群之一,女性害怕衰老后失去魅力,陷入孤獨,失去經濟來源,而男性則害怕體力下降,性功能障礙,出行困難等等。
人們對于老的恐懼,早就不是新鮮的事,從古代開始就有皇帝追求長生不老藥,各個神話故事里妖魔鬼怪也對于長生不老有著特別的執著。到了現代社會,變老也不再屬于某個特定的階段,即使是年輕群體也面臨著怕老的恐懼。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把變老看成一次失去的過程,容顏的失去、健康的失去、競爭力的失去,也有些人把老看成一種必然的過程,并且不會因為變老慌亂。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些人對于變老的看法和經歷。
是從那一刻開始,你覺得自己老了?
對愛情的考慮不再是單純的喜歡
以前對愛情的考慮就是喜歡不喜歡對方,如果喜歡就在一起,就奮不顧身的去愛。分分合合,換了一個又一個的男友。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開始考慮對方的生活背景,家庭因素,是否能夠跟我長久的生活等等,當這些在以前從來不會被我納入愛情的因素出現在我對愛情的思考中時,我覺得我可能是老了吧。
26歲 女銀行職員
從姐姐變成了阿姨,心中沒了違和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碰撞到一些小孩或者在車上給小孩子讓位,小孩子的父母總會讓他們說:“快謝謝阿姨”、“不可以調皮,會踩到阿姨的”“撞到阿姨,要跟阿姨道歉”。雖然內心很白目,但是卻完全沒有違和感,沒有違和感的那一刻起,我感覺自己從真正意義上成了阿姨。
25歲 女新媒體人
越來越關注他人感受,經常忘記了自己
變老這件事是我在生了孩子之后開始體會到的,我比較早生了孩子,剛生完孩子心態上也沒有特別大的變化,認為自己依然年輕,依然有資本。但當生活慢慢的從自己轉移到了孩子,我發現了我也變成了以前我最煩那老母親,開始過分的關注孩子的感受,老公的感受,家庭成員的感受,很多時候,寧愿自己受委屈。
在這個過程中,我在不斷放棄自我,他人的感受變得越來越重要,我自己的感受卻越來越不重要。
30歲 女全職主婦
在變老的道路上,你最害怕什么?
害怕不再被社會包容
感覺在社會上對于年齡大的人其實不是那么的包容,當你年紀大了一旦堅持什么事情,就會變成倚老賣老,就會變成固執的人,但對于年輕人來說那不過是敢拼、叛逆、堅持自我的過程,沒有人會說一個老人堅持自我吧。“變老”好像在逼著我去融入這個大環境中。
31歲 女企業家
害怕變成孩子的負擔,落后的老人
隨著年紀增長,對于信息的獲取就越來越慢,面積也會越來越小。但社會依然會快速的發展,年輕人跟上的,我們沒跟上,不就變成了他們的負擔。變成了那個不懂用微信支付,身上只會帶著現金的老人。感覺像自己被社會淘汰一般,無能為力,只能害怕。問得多了,又怕孩子不耐煩。
27歲 女教師
我一點也不害怕變老
我不害怕變老啊,變老有什么可怕的,每個人都會變老,這是一個輪回。反而隨著變老,我生活中的確定感越來越多。因為經歷的時間長,也越來越能更客觀的接受離開和到來。知道這些都是不可抗、不可逆的,我選擇心平氣和地面對包括身體在內各方面的變化,不想為此徒增焦慮。
32歲 女設計師
每個人對變老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不過就像最后一個人所說變老是一種不可逆的過程,我們無法反抗,但也無需害怕。我們依然能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依然能夠不被年齡所限制,那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的枷鎖。
年齡只是年齡而已,決定不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