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導演苗大偉
如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人們擁有的時間多是碎片化的,很少有人保持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來收看電視節目。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數量的不斷擴大,技術的全面發展以及新媒體的普及,隨時隨地都能觀看的網絡自制劇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時至今日,雖然網劇在國內的發展時間不長,但經過一番“摸索”和“糾結”后,網劇在“質與量”上實現了飛躍。從起初制作團隊的作坊式生產,到現在資金涌入、大咖云集的大片水準,網劇在觀眾群體與日俱增的同時,甚至被改編為電視劇登上熒屏,在影視行業中逐漸獲得“主動權”。
互聯網實現電影夢
剛剛殺青網絡電影《九號戰船》的導演苗大偉,自2003年起就開始從事影視工作,經歷過攝影、編導、導演工作的他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打趣稱,“如果沒有網劇、網絡電影的出現,我可能會放棄夢想,去做美食,沒準你能在‘舌尖上的中國’里看到我。”原來,起初在沈陽電視臺為少兒節目拍攝情景短片的他,對情景劇就有著興趣和想法。在工作之余,他和朋友會拍攝一些短劇故事。后來,他干脆辭職專心做起了自己的影視公司。“那時我開了一家餐廳,用生意掙得錢來補貼影視創作,但結果卻讓我寒心。”苗大偉說,不知熬了多少個夜編寫的劇本,幾乎石沉大海,“當時真的想放棄電影夢。”但2010年赴美國進修導演專業,卻又讓他燃起希望。“那時美國網劇已發展得如火如荼,《行尸走肉》《越獄》等劇讓我眼前一亮,原來網劇中也可以有專業甚至大咖演員加盟。”同時,他也看到國產微電影《老男孩》火爆上線。
2012年苗大偉回國后,在一位北京好友的鼓勵下來京創作網劇,“那時國內網劇、網絡電影快速發展,數量和題材都在增長。”于是,他著手制作了網劇中文版《行尸走肉》,還將一些國外經典影片翻拍成網絡電影,而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網絡平臺播出劇集的方式逐漸被普及,投資方找到了新的市場和商機,使像苗大偉一樣的影視創作團隊逐漸完善豐富起來。“現在分工明確且專業,光是攝影組可能就有十幾二十人。”從幾十萬就能制作出的一部微電影,到如今至少千萬起步的投資,苗大偉感慨,如今網絡劇數目多了,內容好看了,觀眾選擇廣了,更重要的是給千萬個像他一樣有電影夢的影視工作者提供了平臺。
明星陣容直追大片
隨著爆款網劇越來越多,網劇也面臨著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今網劇的制作水準走上了精耕細作之路,不再有大眾口中吐槽的“五毛錢特效”,像今年熱播的《河神》更被網友贊譽為可以與電影大片媲美。苗大偉以剛殺青的作品《九號戰船》舉例,劇組主創團隊有曾獲艾美獎的最佳攝影師,知名影視作品作曲家王宗賢,曾在《黑客帝國》、《怪物史萊克》中擔當視效總監的技術團隊等。他淡定地說,現在網劇的“配置”都很高。除了優質的制作團隊,關注網劇的人不難發現,隨著網劇熱度越來越高,網劇演員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名不經轉,不少明星大腕也陸續現身到網絡影視劇中,這個趨勢至今有增無減。“我的新片中就集結了樊少皇、王德順、姜超等資深實力派演員。”苗大偉告訴記者,在他聘請樊少皇時,沒想到對方爽快地答應了。“我清楚地記得,樊少皇說現在互聯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太大了,他希望飾演網絡影視劇的武打戲,這樣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觀眾能了解他在劇中的中國武功。”
此外,苗大偉還提到,此前網站都是購買電視劇版權,后來才逐漸發展出臺網聯動,或者自制網絡獨播劇集的模式,但近一兩年來,已經有網劇被改變為電視劇登陸熒屏,網劇逐漸在市場中獲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