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井噴式發展,VR、AR、MR技術成為行業熱點,傳統博物館通過新媒體宣傳吸引更多觀眾……25日在京發布的《2016中國藝術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互聯網文化正全方位地影響不同門類藝術的生產、傳播與接受,深刻改變著藝術生態。
記者從中國文聯當日召開的發布座談會獲悉,《2016中國藝術發展報告》由中國文聯及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組織的約百位專家學者編撰。
報告稱,2016年,網絡劇在規范中蓬勃發展,網絡視頻付費模式也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數據顯示,全年視頻付費用戶超過5000萬。我國網絡劇創作從以往的泛化逐漸走向受眾細分的差異化路徑,形成青春愛情、犯罪懸疑、古裝喜劇等重點類型,不斷變更著傳統影視劇的創作格局與傳播方式。同時,一些影視公司嘗試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新技術評估指導劇本創作。
報告指出,藝術電商悄然崛起,不少拍賣行調整策略面向大眾市場傾斜,開始涉足在線藝術拍賣。傳統博物館也通過電商形式試圖和年輕受眾發生更多互動,推出的文創產品獲得人們喜愛。另外,VR、AR、MR等技術也成為行業熱點,極大地影響著藝術界的創新發展。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周由強介紹說,自2012年以來,中國藝術發展報告已連續出版五部,是中國文聯“展示最新成果、透視藝術現象、分析存在問題、把握發展規律、彰顯文化價值、促進文藝繁榮”的重要窗口和平臺,為社會各界觀察中國年度藝術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