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緊張 有錢也不一定買到
購買電視劇收視率一集至少30萬
昨天,針對上周《美人私房菜》制作方未買收視,導致其在浙江衛視收視過低被撤檔的風波,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委托其法務委員會發布一份聲明,表示將正式啟動打擊收視率作假黑勢力,努力打造電視劇播出新環境。
這份聲明雖然沒有給出例如向法院正式起訴等實質性解決方案,但卻首次在一份白紙黑色的行業聲明中,明確“坐實”了諸多始終處于“坊間傳聞”狀態的收視率造假第一手黑幕,等于跟“敵對勢力”攤牌。這一次,喪鐘真的為這一頑固毒瘤敲響了嗎?
捅破“窗戶紙兒”的聲明
聲明中稱:“目前我國電視劇市場上,在購買、播出電視劇業務中,普遍存在著收視率作假現象,已經形成了一個組織嚴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產業’。這只黑手牢牢把握著中國電視劇的播出數據,即使是內容積極、制作精良、藝術精湛的作品,也必須千方百計花高價去購買假收視率數據,以保障達到電視臺要求的播出標準,否則就將面臨停播、降價,甚至是顆粒無收的境地。”
上周,浙江衛視開始播出電視劇《美人私房菜》因收視率排名全國第22,創浙江衛視數十年收視率新低,被緊急撤檔。業內心照不宣是“購買收視率”環節出了問題,但跟過往幾部被腰斬的黃金檔電視劇一樣,沒有人敢出面把窗戶紙捅破,公開的“分析”只能是劇集審美落后,觀眾不買賬。
昨天在這份聲明中,首次明確將《美人私房菜》收視不佳歸結為“制作方沒有購買收視數據,結果這個一直在全國排名前5的優質播出平臺,一夜間掉到了第22名”,并借勢聲討“收視率儼然成為評價中國電視劇優劣的唯一標準。收視高不論真假就可以領獎杯、拿獎金,獲得高收益、高贊譽;否則便一敗涂地。”
“購買收視率”:明禁暗買
這份聲明痛揭收視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進一步揭示了“黑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是“共謀”的事實。
聲明稱,收視率調查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臺投放廣告服務的,并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準,這也是國際通行規則。但是在我國,一些電視臺廣告部為爭奪廣告資源,開始收視率作假行為;之后愈演愈烈,當電視劇成為所有衛視頻道黃金時段的主打節目后,播出機構便強行要求在購劇合同中,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掛鉤,引導制作機構去購買收視率;去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央視等14家電視臺簽署了禁止收視率對賭公約后,播出機構迫于收視率對于廣告收入的巨大壓力不得不陽奉陰違,只要制作機構不承諾收視率保證便拒絕購片,逼迫制作機構繼續花錢購買收視率。
而制作機構由于每部劇要增加兩三千萬的購買收視率成本,反過來又向電視臺要高價,這種飲鴆止渴的惡性循環使得制作機構不堪重負、怨聲載道,也使得大多數電視臺作繭自縛,難以為繼。至今年下半年,已形成大面積、全方位塌陷的惡劣局面。據調查,目前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以全國排行前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人民幣被這股黑勢力所非法竊取。
收視率“資源”緊缺 制作公司損失巨大
更為惡劣的是:由于絕大多數衛視頻道要求購買收視率,造成所謂“資源”緊缺,于是黑勢力趁火打劫,在同一城市、同一時段,同時收取兩三家制作機構的費用,導致許多公司花了錢也買不到收視,不僅要遭到播出機構的停播、降價、欠款,還要承受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在共和國朗朗晴空下,這種欺詐行為竟然橫行無忌、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12月10日,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召開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一致決定:聯合全國電視劇制作行業,簽署自律公約,從現在起,堅決杜絕收視率作假現象。與此同時,協會已上書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要求全國電視劇播出機構,堅決配合制作業的打假行動,從即日起購買、播出電視劇,絕不再與收視率掛鉤,禁止一切對賭行為。同日,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正式授權其法務委員會:立即調查取證,向司法部門報案。用法律手段懲處黑勢力,維護公平正義。但是,目前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尚未有進一步具體舉措,本報將持續關注。
文/本報記者 楊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