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視劇中的廣告植入越來越花式多樣,熱播劇的廣告更是隨處可見,泛濫成災。不少現代品牌穿越到古裝劇中讓人哭笑不得,《青云志》《老九門》紛紛淪陷,《微微一笑很傾城》還成了廣告劇,觀眾瘋狂吐槽的同時,品牌商卻引以為豪:吸引注意力就是成功。(9月4日《金陵晚報》)
在某年的央視春晚上,曾經有相聲演員用“抗議在廣告中插播電視劇”來表達對“在電視劇中插播廣告”的諷刺。而隨著政府主管部門新政策的出臺,現在已經不允許在某一集電視劇的中間插播廣告了,同時對集與集之間插播廣告的時間也做了限制,最終目的就是規范影視劇播出秩序,保證觀眾的收視體驗。
然而即便有了這樣的規范和限制,還是難不倒影視劇的制作方和各路商家,在影視作品中植入廣告,作為一種新的廣告模式開始大行其道。尤其是隨著網絡劇的盛行,植入式廣告更是泛濫成災,乃至于一些網友無奈地表示:自己就是為了不看廣告,所以才交錢升級為了一些視頻網站的會員,以跳過影視劇開始前的廣告時段,結果廣告都植入影視劇當中了,看劇就是看廣告,看廣告就是看劇。
客觀而言,在影視劇作品中植入廣告,并非是中國影視劇行業的首創,不管是在聞名全球的美劇中,還是在好萊塢的大片中,都不乏植入廣告的身影,有些影視劇作品甚至還沒有正式開播、上映,就已經通過植入式廣告收回了拍攝制作成本。問題在于,好的影視劇中植入的廣告是很有品位的,都很巧妙,不顯山露水,有些甚至還和影視劇里面的劇情相得益彰,所以不會招致觀眾的反感。
但是縱觀國內的影視劇作品,很多植入式廣告簡單、生硬、粗暴,顯得太過赤裸裸,乃至于對劇情本身造成了破壞,也讓觀眾在看劇觀影過程中頻頻“出戲”,自然會招致觀眾的質疑與不滿。比如在最近的熱播劇《青云志》中,鏢局的名字就叫“××同城”,這也太突兀了點。而在熱播網絡劇《老九門》中,廣告植入也是相當隨意,戲中人物喝了某品牌的牛奶之后就滿血復活的場景,更是讓人徹底無語。
盡管絕大多數觀眾都對在影視劇作品中植入廣告表達了反對與厭惡之情,但是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同時也確實緩解了影視劇制作經費緊張的問題,所以我們并非一刀切地反對在影視劇中植入廣告,但是在廣告植入的方式,表現的形式上,卻大有講究,不應該沒有限度,沒有底線,尤其不能為了廣告植入而破壞了影視劇的情節,影響了影視劇的整體品質,那完全就是一種得不償失,也不是影視劇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一種應有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