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單看劇名真是詩情畫意,肯定以為是花前月下談情說愛的言情片。錯了!這部片子的原名叫《大義秦商之安吳寡婦》,講述的是在封建禮制禁錮下,一個名叫周瑩的寡婦打造吳氏商業帝國的傳奇故事。
反映秦商歷史的商業大片,為何要起一個唯美縹緲的名字?據悉這是時下流行的電視劇名“豆瓣體”。剖析“豆瓣體”片名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一是傍古詩詞及文言文,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寂寞空庭春欲晚》;二是抒情味十足,如《那片星空那片海》;三是講究“網感”,網絡用語特色濃郁,如《你這么愛我,我可要當真了》。簡言之,“豆瓣體”追求的是所謂“唯美”。
但“豆瓣體”劇名給觀眾的直觀感受是看不懂、記不住。這不能怪觀眾沒文化,而是許多電視劇的名字云山霧罩,故弄玄虛,讓人不知所云。看不懂表現為兩點,第一是劇名怪異,難解其意,如電視劇《何所冬暖,何所夏涼》、《想和你再去吹吹風》,究竟表達啥意思?實在難解。第二是題文不符,劇名與劇情大相徑庭,風馬牛不相及。
電視劇名追求詩意和唯美本無錯,但有3個前提需堅持,首先是電視劇名要提綱挈領,直接反映劇情主題,概括劇中獨特內容或價值觀,這與寫文章異曲同工。其次是讓觀眾看得懂、記得住。有編導說,越難看懂越顯超時尚、有文化。這觀點真是貽笑大方,這種所謂“時尚文化”看似“陽春白雪”,實則是玩弄文化“噱頭”。第三,電視劇名應具有獨特個性,防止同質化。家喻戶曉的《瑯琊榜》、《人民的名義》,劇名個性十分突出,讓人一目了然。,而“豆瓣體”則難識“廬山真面目”,如《那年花開月正圓》和《那片星空那片海》,屬于兩個截然不同的題材,但你能分得清哪個劇名對應的是哪一部戲嗎?
電視劇是大眾文化,要接地氣,符合觀眾的審美習慣。起名應講究通俗易懂、簡明扼要、表達主題、反映劇情,過于追求“唯美主義”的片名只會弄巧成拙,離廣大觀眾所要求、欣賞的文化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