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跌宕的檢察故事中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溫度
——30余名業內外代表熱議電視劇《人民檢察官》
真實案例改編、真實場地拍攝、聚焦社會熱點……連日來,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人民檢察官》,以獨到的藝術魅力征服了觀眾,成為熱議的“頭條新聞”。9月13日,影視藝術專家、檢察影視藝術人才、社區干部群眾、檢察英模和《人民檢察官》創作人員等30余名業內外代表齊聚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暢談《人民檢察官》觀影感受,共議檢察文藝、法治文化繁榮發展之策。
“最近,經常有人問我,你們院為什么想起拍這樣一部電視劇?總的來說,基于‘唱響時代主旋律、踐行莊重諾言、實現共同夢想、激發隊伍活力、樹立良好形象’這五點初衷……”座談會上,作為電視劇主創人員,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政治部主任高凱與大家分享了創作《人民檢察官》的初衷。
監督糾正冤假錯案,檢察機關立場鮮明、態度堅決;海外追逃,警示腐敗分子國外不是避罪天堂;辦理涉毒案,警示青少年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座談會上,北京市豐臺區方莊地區紫芳園社區黨委書記郭建東、退休女教師胡琪媛都表示,《人民檢察官》的播出,不僅有利于塑造宣傳新時期檢察官良好形象,弘揚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也成了人民群眾了解檢察工作的重要窗口。
“《人民檢察官》為老百姓講檢察好故事,展現了人民檢察官職業精神與責任擔當,彰顯了法治的力量和溫度。”江蘇省鎮江市檢察官文聯主席董新建認為,在劇中,方大慶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受到不法分子恐嚇毫不畏懼,夏靜茹為查清王順冤案面對層層壓力堅持原則,體現出檢察官維護法律尊嚴的“硬氣”。同時,大雨中,方大慶不顧自己淋濕,為犯罪嫌疑人家屬打傘,夏靜茹帶著玩具和食品探望犯罪嫌疑人年幼兒子等情節,又展現了檢察官充滿溫情的一面,讓觀眾觸摸到了法治的溫度。
《人民檢察官》受到觀眾推崇,重要原因在于劇情“真”。其中,扣人心弦的王順冤錯案,便改編自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審查逮捕部副主任王靜所辦理的一起真實案件。
作為檢察新兵,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反瀆局謝坤、刑事執行檢察部韓曉潔認為,《人民檢察官》對于新人快速融入檢察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自己會以檢察官前輩為榜樣,堅定法治信仰。
《人民檢察官》的創作,是檢察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座談會上,多位代表就加強檢察文化建設特別是推動檢察影視創作繁榮發展建言獻策。
“對于檢察文化建設來說,影視創作的富礦就是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的生動實踐。”河北省承德市檢察官文聯主席戴俊卿認為,檢察題材影視創作要突出檢察特色,善于在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檢察監督活動中挖掘素材,以優秀典型檢察官為原型,以真實案例為基礎,進行提煉創作。
遼寧省檢察官文聯副秘書長李玉嬌心系《人民檢察官》,因工作忙未能參會,也向會議遞交了自己的書面發言。她認為,新時期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領軍水平和國家氣質的檢察題材影視精品出現。
作為一名影視教育工作者和文藝創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鄭月認為,《人民檢察官》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在檢察業務表現上具有歷史背景縱深,對檢察理念的傳播與檢察業務細節的呈現飽滿有力。
“一個作品的質感取決于能引發共鳴的生活情境、豐富的情感表達、富有哲理的回音。這是接下來檢察影視作品需要努力的地方。”鄭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