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上映的《迷霧》(The Mist)是在豆瓣為數不多的超過 13 萬人標記的恐怖片,綜合評分高達 7.8。它改編自斯蒂芬·金 1980 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說,驚悚氣氛到位,卻原創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其致郁程度讓人印象深刻,給不少觀眾留下了心理陰影。

十年后,Spike 電視臺將小說擴充為了 10 集電視劇,在 11 號發布了首款預告:

主線劇情變化不大,仍然是神秘濃霧席卷小鎮,霧中隱藏著不可名狀的怪獸,而被困住的主角一行要想方設法逃脫,中途不但得面對不斷來襲的怪獸,還要解決內部紛爭,隨之而來的自然是人性拷問和道德困境。

和小說及電影單純聚焦超市求生不同,10 集的電視劇自然需要更豐富的劇情。劇集主創 Christian Torpe 確認,超市線只是電視劇的一部分,為了展現更廣大的格局,小鎮上的多處地點都會被囊括在劇集內(比如購物廣場和教堂),有成百上千號民眾都在躲避著迷霧怪獸。而在每個地點,人們都會選出不同的領袖,無論領袖是誰,主創都為他們埋下了“高壓鍋”,“每個人對于事態發展都有自己的理論和信仰,最終這些故事線會交匯,并演變成沖突。”

充足的時間也帶來了更深刻的角色塑造和對嚴肅話題的探討。預告中一對同性情侶從接吻到揮拳,間隔不到一秒鐘,這似乎說明了一些問題。Torpe 說道,“我覺得現在正是時候拍一部講述人們被恐懼蒙蔽了雙眼的劇??纯茨悻F在所處的世界,每個人都在找其他人承擔罵名,或者帶他們去理想之地。他們恨著別人,就因為性別、種族還有信仰什么的。這是我們想探討的東西——恐懼如何帶來了諸如厭女癥和恐同癥這樣的行為。”


海報標語:恐懼.人類.本性/自然


另外一個創新之處是原創角色的加入,他們很可能會取代主角,其中包括一名在保守小鎮引起巨大爭議的性教育課老師、她那堅信性本善的民主丈夫(從未經過人性測試)、終于有機會擁有絕對權威的購物廣場經理、偏執的環保主義者……等等。而原作主角很可能只在劇集某處露個臉。“這讓它像是原作的一個古怪表親,但我們會忠于核心精神的,” Torpe 說。

原創劇情和角色的添加,以及更長的時間線,是否能讓電視劇的質量超越電影呢?在預告的評論里,很多人表示畫面看起來就預算超低,而且這種“神棍”氛圍讓他們回想起了拍砸了的《穹頂之下》?!恶讽斨隆吠瑯痈木幾运沟俜?middot;金的小說,被 CBS 改成電視劇后顯得非常拖沓,挖的坑也提不起觀眾的興趣,甚至讓人覺得略蠢。兩部作品的相似之處給人帶來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翻看以往電影改電視的歷史,會發現觀眾的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因為成功案例確實不多——近幾年最知名的例子是《十二猴子》和《少數派報告》,兩者的電視劇評分都不如電影高。

當科幻類轉移到小熒幕時,如果預算有限,可能會讓視效變得粗糙、動作畫面也會減少,相應的,人類角色互動的場景就會增多,如果劇本和臺詞一般,就不可避免地讓人覺得“水”。如何在拍攝家長里短的同時保持懸疑氣氛并勾住觀眾的興趣,是這類電視劇面臨的挑戰之一。

本劇將于 6 月 22 日開播,到時候我們就知道它的感染力能不能超越電影了。

題圖來自電視劇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