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不下來的陳思誠,最近有了新作叫《遠大前程》,故事發生在民國。
“中國近代史上最精彩紛呈的時期,黑白兩道、十里洋場,那個年代的選擇,那個年代的兒女情長、兄弟情義,精彩紛呈、驚心動魄。”陳思誠說,他對創作小情小愛的東西沒有興趣,聊天,也不屑于講述過往逸事,更喜歡談論宿命、選擇和時代,“喜歡格局更大的東西。”
從《北京愛情故事》到《唐人街探案》,再到《遠大前程》,陳思誠用編劇能力為自己謀取權利和自由。
懂得放棄,不重復自己
十年前的《士兵突擊》,讓包括王寶強、段奕宏、李晨、張譯在內的所有主角都邁上了新臺階,唯獨陳思誠從中受益最淺。“在那之前,我幾乎沒演過男二號。《士兵突擊》里我的片酬還是最高的,播出之后,大家都很火,只有我那個角色遭到最多詬病。”
在《士兵突擊》之后的這10年里,張譯和段奕宏一部戲接一部戲地演,逐漸接近或已經成為影帝,王寶強成了國內最賣座的喜劇明星,李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真人秀里。唯獨陳思誠轉變最大。
他是這些人中最早擺脫軍旅題材的——從拒絕主演《我的團長我的團》開始。“我不想重復自己。”
“成才”之后,陳思誠接受的最大挑戰是接拍婁燁的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
“我不太喜歡純文藝片,我的電影片單都是《肖申克的救贖》《教父》那種。”陳思誠說。
“那為什么要拍《春風沉醉的夜晚》?”“沒試過怎么知道?”陳思誠答。
走過國際電影節的紅毯后,陳思誠放棄了拍文藝片的念頭。很多年前,他也有過這種淺嘗輒止的放棄。剛念大學時,他曾簽約華納唱片,差點成為一個職業歌手。“音樂的表達太短暫了,體驗一下就索然無味。”
外殼堅硬是因為內心太柔軟
現實生活中的陳思誠的確和成才有幾分相似。他們都是進取型人格,有點心高氣傲,善于主動爭取機會,總想做領頭羊。
“他永遠都要贏。”董萌是陳思誠的大學同學,有段時間兩個人都喜歡玩殺人游戲,“約定12點結束,如果他輸了,就得再玩一次,什么時候他贏了,游戲才結束。”
妻子佟麗婭和好友袁弘總為陳思誠的情商擔憂。袁弘還記得,有次倆人一起出席一個電影首映活動,現場有提問環節。“他較真,說媒體的問題太無聊,能不能問點有意義的。場面非常尷尬。”
陳思誠承認自己身上帶刺。“所有軟體動物的外殼都是硬的,內心太柔軟了,不得不用一個假象把自己包裹起來,去抵御別人,或者掩飾自己的脆弱。”
采訪的尾聲,陳思誠聊到了王寶強。當年,他想演許三多,導演康洪雷卻讓他演成才。“現在想想,如果我演許三多,演得再好也是塑造。但寶強就是許三多。他是個天才,我讀了那么多書,走了那么多彎路,悟到一些人生道理。他比我小,也沒念那么多年書,只能說是天賦。”文/宋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