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好在追《裝臺》這部劇,也有一些話想說。前面幾集說實話一般,但后面越看越好看。至于為什么這么受歡迎,主要原因還是“真實”。

現在我們的國產電視劇啊,一部比一部制作豪華,什么宮廷戲,仙俠戲這種就不說了,現代戲中普通人家也是大門大院或者是好幾個房間的公寓樓。弄得我們普通人很不自在嘛,看著一群土豪和高收入人群在那愛來愛去,炫來炫去,一點都不接地氣。

最可笑的是抗日神劇居然也進行豪華包裝了,《雷霆戰將》中戰士們住別墅,抽雪茄,打發蠟實在太雷人了。我們富裕起來才幾年啊,還有6億同胞月收入在1000塊以下呢,這看得實在提不起氣。

人物角色接地氣

《裝臺》不同,這部劇基本都在西安的城中村完成,聚焦的也是城中村中的普通居民。他們中有超市老板娘八嬸,有包租公疤叔,有裝臺包工頭刁順子,有煤二代,有紅白事跳舞女郎手槍加上秦腔團的鐵扣鐵主任,鐵主任媳婦丹麥人,秦腔團長翟團,刁順子白撿的媳婦蔡素芬和他手底下一群裝臺工人。人物角色個個鮮明,我們總能從他們的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影子,有時笑著笑著,眼淚不自覺的會流出來。

場景貼近生活

無論是秦腔劇團的演出大廳還是城中村中的舊房子,亦或是演員們的穿著,以及那大量的方言,都能把觀眾帶入劇情中。還有那時不時出現的褲帶面更是勾起了觀眾的食欲。不過啊,我發現劇中都是吃面,吃饃,吃油餅,吃餃子,吃米飯的場景幾乎沒有。這里也不禁問下西安的朋友,你們平時吃米飯么?

不強行煽情,打動人的點非常自然

大雀兒是刁順子底下干活最賣力也最認真的人。大雀兒和他媳婦想盡一切辦法掙錢,他力氣大,吃得多,在外干活卻不舍得多吃一碗褲帶面而是選擇多吃兩個饃。當看到他把別人不要的頭盔拿回來給女兒當玩具時,我的鼻子突然有點酸酸的。

劇中小姑娘和我女兒差不多大,看到一個舊頭盔就開心地戴上了,這種感覺我們小時候都感受過。父親做的皮彈弓,木頭槍都能讓我們開心地玩上很久,就算是一個子彈殼我們都能玩出花來。現在的孩子是幸福多了,女兒半個屋子的玩具,有些只玩過一次就在那吃灰了,她們這代人很難理解我們小時候。

所以《裝臺》有些場景能在不經意間勾起我們這代人兒時的回憶,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任何東西都能成為我們的玩具。

不管別人怎么評價,至少我認為《裝臺》是2020年最精彩的一部電視劇,不說了,我接著追劇去了,剩下10集我爭取今天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