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劇《激情的歲月》創作研討會昨天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占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成員、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董事長、總裁薛繼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召集人莊殿君,著名文藝評論家和《激情的歲月》部分主創人員參加研討。

熱度高漲!取得良好播出效果

研討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召集人莊殿君首先介紹了《激情的歲月》創作和播出情況。據介紹,為了還原當年原子彈研制試驗的艱苦環境,全劇在絕密的甘肅404廠和附近的戈壁、沙漠中拍攝完成。

三個月的拍攝期內,數十次大風預警、沙塵暴肆虐以及各種惡劣天氣都讓劇組主創對劇情感同身受。此外,在場景選取、布景搭建、服化道設計、特效制作等方面,劇組主創也力求真實,努力營造出較為精準和精致的年代感,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自9月23日登陸CCTV-1黃金檔首播以來,面對非常規編排以及同期多部獻禮劇的激烈競爭,《激情的歲月》收視持續走高,特別是在城市觀眾和年輕觀眾群體中表現非常突出,35城收視更是連續多日蟬聯第一。

與此同時,網絡熱度也持續高漲。截至目前,該劇在央視網多終端(PC端、移動端、IPTV、互聯網電視)直播、點播累計收視用戶數5371萬人,累計收視次數1.39億,視頻網站跟播點播量持續名列前茅,實時熱度值突破5000,知乎評分7.4,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了良好氛圍。

劇情高燃!引發真摯情感共鳴

從《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到《國家命運》,“兩彈一星”題材影視劇此前已經制作播出多部,而以年輕的科研和保障人員為主角,以平視視角再現一代青年的熱血情懷,則讓《激情的歲月》在同類題材作品中呈現出鮮明的年輕化表達。

《激情的歲月》制片人梁仁紅表示,在策劃初期,劇組主創就致力于打破年輕觀眾對獻禮劇的固有印象,要做出一部很“燃”很好看的主旋律電視劇。

為了縮小劇中人物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們接受并產生富有沉浸感的觀劇體驗,全劇在人物塑造和情節設置等方面做了精心的設計,不僅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青年科學家形象,更用快速推進的敘事節奏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編劇黃劍東坦言,當下年輕人習慣的觀劇模式是有關“日常”的表達,而《激情的歲月》正是通過表現“英雄的日常”,讓當年的科學家們穿越時光,來到當代年輕人中間,從而引發強烈、真摯的情感共鳴。

專家熱評!突破重大題材創作難點

“沒有犧牲的信仰是沒有意義的。”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與同類題材其他影視作品相比,《激情的歲月》的獨特之處就在于突出了信仰的力量。

與會專家認為,《激情的歲月》的成功不只體現在傳達主流價值方面,也體現在表現形式、敘事手法和戲劇技巧的創新上。原解放軍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汪守德認為,《激情的歲月》既有生動的人物細節,又有宏大的主題表達,在宏大與日常之間做出了很好的平衡。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前院長王一川看來,《激情的歲月》實現了當代中國秘史敘事的突破,敘事視角具有當代性;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丁亞平表示,該劇富有史詩敘事的力量,在歷史性、日常性、開放性、現實性上,在當代語境與精神內涵上實現了突破。

解放軍報原文藝部主任陳先義坦言:“中國缺的不是史詩般的實踐,而是缺乏創作史詩的決心,而《激情的歲月》創作團隊則是具備了這樣的決心,并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認為,《激情的歲月》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把科學家的喜怒哀樂、日常生活、情感世界寫出來了,用豐富的劇情細節還原歷史。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占凡表示,《激情的歲月》用小人物表現大題材,用小人物表現大歷史,突破了重大題材創作的難點。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有誠意的“良心劇”,為今后重大題材電視劇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