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涌現的“鎮魂女孩”,竟然在時隔數月之后,依舊對《鎮魂》有相當的忠誠度。近日,曾在8月下線的《鎮魂》在悄無聲息中重新上架,還一舉名列網劇單周榜單。

藝恩咨詢數據顯示,《鎮魂》以58.4的播映指數名列周榜單TOP 10,名次在TVB臺慶劇《跳躍生命線》與IP大劇《沙海》之前,僅排在《延禧攻略》與《天坑獵鷹》之后。無獨有偶,曾今突然下架的動畫版《魔道祖師》,也在三天之后悄然恢復。

2018年的內容規范與監管,來得十分猛烈,年初與年中有一大批網劇因各種原因下架。如今,《鎮魂》與《魔道祖師》的“復出”讓粉絲們多了一絲期待——那些下架后的網劇,有哪些“后續”?而遭遇了“剪刀手”的網劇重新上線,又折射出怎樣的政策彈性與尺度?

下架后命運難卜,半數網劇從此“陰陽永隔”

作為下架的“重災區”,網劇曾因較大尺度獲得關注度,也因涉及暴力血腥、色情淫穢、同性戀、師生戀、恐怖陰暗、損害國家公務員形象等原因,屢屢成為國家內容監管的重點“照顧”對象。

2016年是網劇下架的“爆炸性”年份,當年有16部網劇因種種原因,在各大平臺銷聲匿跡。其中既有充斥SM、同性戀等尺度頗大,試圖用“擦邊球”來博取眼球的《女人幫·妞兒》系列;也不乏備受關注與好評的年度作品《余罪》系列與《盜墓筆記》《暗黑者》《靈魂擺渡》等。

到了2017年,《心理罪2》《熱血長安》《老師晚上好》等網劇“中招”,打破社會常規認識、挑戰世俗觀念的畸形感情、血腥鏡頭等成為其下架的重要原因。作為網劇精品化里程碑性的年份,2017年的政策“緊箍咒”并沒對內容市場產生太大的影響。

等到2018年,來自主管部門的監管再度強勢起來。2月,《河神》《今生只為還你的情》《男女蕩秋千》等劇集悄然下架,其中《河神》還是上一年的年度驚喜。到了暑期,《萌妃駕到》《天乩之白蛇傳說》《鎮魂》等接連下架,其中原因有不尊重歷史、涉嫌侮辱宗教、宣揚封建迷信等等。

整體來看,網劇所面臨的內容監管,在2016年問世即達到巔峰,經歷了2017年的低谷后,在2018年迎來了小高潮。網劇下架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并非僅有色情、血腥、迷信、暴力等原因,涉嫌抄襲、侮辱宗教等,都能被“火眼金睛”的網友一一舉報,最后慘遭下架。

自媒體“電視劇鷹眼”曾有統計,自2016年至今,共有27部網劇慘遭下架。從目前更新的數據來看,27部下架網劇中只有13部“重見天日”,只有一半的網劇能在“剪刀手”下“逃出生天”——這樣的概率,足以令內容創作者觸目驚心。

從永久下架的網劇來看,大多數是粗制濫造、且無明星壓陣的低劣作品,如《男女蕩秋千》《鬼娃娃驚悚故事會》等,只為驚悚而驚悚,毫無營養與價值觀可言;而下架整改、至今未上架算得上是“死緩”,這類網劇還存有與觀眾再見的可能,如《天乩之白蛇傳說》;而已經重新上架的“幸存者”,已經遭遇了“剪刀手”。

“剪刀手”有輕有重,內容監管尺度難以捉摸

從類型來看,刑偵、推理、懸疑、恐怖等題材網劇往往有行走在審查邊緣的嫌疑,較大尺度自然成為下架重災區。但仙俠、歷史、奇幻等題材,一個不留神也有被“雪藏”的風險。2016年至今,由于下架原因趨向多樣,中槍的網劇也絕不僅僅局限在恐怖驚悚、懸疑推理等類型,走向了泛化。

而下架整改之后重新上線,也并非拿到了“免死金牌”,仍有不小概率被“二次整改”。如2016年10月問世的《余罪》系列,曾經下架整改過,但在2018年2月的下架風潮里再度“中招”,至今尚未恢復。

種種跡象表明,內容監管尚停留在判斷性質,而未有具體量化標準的階段,其尺度難以捉摸。

從最近兩年釋放的政策信號來看,內容監管的“緊箍咒”雖然越來越強烈,但多是較為粗線條的框架勾勒。如2018年7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只提到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加強內容監管”,并未涉及具體事項;在更早的2017年9月與11月,“牢牢把握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佳作”紛紛提出,但也未涉及嚴禁內容。

而從“剪刀手”的輕重來看,也是有緊有松,既有“一集減半”的大刀闊斧,也有“一個鏡頭”不見的“微創手術”。如《心理罪2》重新上線時,眼尖的網友發現減少的是“教化場的殺人儀式”、“人民警察被鋼水澆殺”、“眾人在商業廣場圍觀死亡”等少量鏡頭;但是《河神》遭遇了“剪刀手”之后,網友們赫然發現第12集被刪減得只剩28分鐘——在其劇迷的灌水社區里,遺憾的態度比比皆是。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剪刀手”依舊是以內容監管為紅線,并不十分在意藝術完整度。如2018年6月短暫下線的《萌妻食神》在整改后重新與網友見面,曾經流暢的劇情因刪減而變得支離破碎,無法呈現良好的追劇體驗;而《鎮魂》在重新上線后,網友也發現劇情變得“碎”了很多——這正是“剪刀手”的“后遺癥”。

重新上架路途坎坷,“翻紅”仍需風云際會

《鎮魂》終究是幸運者。與《鎮魂》前后上映的《天乩之白蛇傳說》,在整改后至今蹤跡難尋。要知道,雖不及《鎮魂》席卷全網的熱度,《天乩之白蛇傳說》也是暑期積攢不少好感的網劇,其中許仙、小青等角色的反套路人設有彈有贊,經典新編值得鼓勵。

《鎮魂》不僅重歸“鎮魂女孩”視野,還取得了良好成績。藝恩咨詢數據顯示,《鎮魂》以58.4的播映指數名列周榜單TOP 10,名次在TVB臺慶劇《跳躍生命線》與IP大劇《沙海》之前,僅排在《延禧攻略》與《天坑獵鷹》之后。“鎮魂女孩”甚至奔走相告,相約再度刷一遍《鎮魂》。

已下架網劇能夠保持熱度,并在上線后再度翻紅。《鎮魂》的成功值得借鑒,卻很難復制。因《鎮魂》而爆紅的朱一龍,微博粉絲暴漲至千萬,儼然新一代流量擔當,他的存在讓《鎮魂》保持熱度,朱一龍與白宇的CP也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因劇走紅,又因人帶劇,這樣的回路很難重現。

留給《天乩之白蛇傳說》們的,依舊是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