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云南昭通昭陽區政府與龍虎風云(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昭通國際會展中心簽訂電視連續劇《萬物生》拍攝協議。這是我省首部以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為題材小說《萬物生》改編的同名電視劇。
按照雙方所簽協議,電視劇《萬物生》將拍攝制作40集,主要拍攝地為昭陽區,計劃于2020年前拍攝完成,力爭在央視一頻道、央視八頻道或部分省級衛星頻道播出。
根據昭通本土作家沈洋長篇小說改編籌拍的電視連續劇《萬物生》,以脫貧攻堅和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為題材,涵蓋了生態環境、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產業發展等內容。該劇將通過扶貧工作隊長、園藝專業海歸研究生文雅琪帶領扶貧工作隊員幫助農民群眾改造提升蘋果產業,帶領群眾創業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展現昭通農村改革開放以來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以浪漫的愛情故事,勵志的感人故事,唯美的鄉村和城鎮畫面,全景式展現文雅琪、宗澤、萬詩華、劉淳陽、呂向東、林靜果、阿依朵等新時期80后、90后年輕基層干部駐村蹲點,走村入戶,了解民情,幫民辦事,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以文化提升和文明道德建設為著力點,引領村民共建美麗鄉村的絢麗畫卷。書寫脫貧攻堅工作中年輕干部在農村廣闊天地排除萬難、熱心助農、揮灑青春的感人故事,塑造新時期扎根一線、推動精準脫貧、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干部形象。弘揚昭通干部群眾百折不撓、堅韌奮進、敢于創造的拼搏精神。

長篇小說《萬物生》全書共30余萬字。由“昭通作家群”作家沈洋深入到昭通市昭陽區永豐鎮三甲村掛職體驗生活,經過5年的小說創作基礎素材積累,歷時1年創作完成,被列為2012年中國作協作家定點深入生活創作扶持題材和2013年云南省委宣傳部文藝精品扶持題材。
“希望電視劇《萬物生》的成功拍攝,讓昭通蘋果借船出海,譽滿神州,名滿天下。”昭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真永在簽約儀式上說。陳真永介紹,在2018昭通蘋果展銷會期間舉行《萬物生》拍攝簽約儀式,這是因為電視劇《萬物生》正好契合了這次展銷會的主題,這對于宣傳昭通蘋果,做大做強昭通蘋果和文化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對昭通內聚力量、外樹形象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
簽約儀式上,《萬物生》電視劇拍攝導演文世斌表示,將把昭通人民的信任作為動力,不遺余力地拍攝好、推廣好該電視劇,打造高品質、好口碑、受歡迎的精品力作,并宣傳好、推介好大美昭通,為昭通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昭通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秦開五尺道,漢筑南夷道,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美譽,是云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近年來,昭通文學現象和昭通作家群聲名遠播,成為被中國作協認可的4個作家群中,唯一1個以地級市命名的作家群體。

沈洋,70后,昭通昭陽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昭通市作協副主席,昭陽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業余從事文學創作,在《中國作家》《中國校園文學》《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四川文學》《廣州文藝》《黃河文學》《綠洲》《橄欖綠》《散文選刊》《邊疆文學》《滇池》等報刊發表作品百余萬字。已出版小說集《紅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陽光》《當歌》、長篇小說《大救駕》《萬物生》、長篇紀實文學《彝良大地震》《遙遠的洛澤河》《他鄉是故鄉》(與沈力合著)。中篇小說《包裹》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編劇之一),入圍第三十五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金像獎”、第四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獲評為國家教育部和廣電總局第三十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十部優秀影片之一。央視八套、一套黃金時段熱播電視劇《鍛刀》文學原創作者之一。曾獲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獎、云南省政府文藝基金一等獎、云南文藝基金貢獻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