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云南歌舞 說昆明人故事昆明方言網絡電視劇《官渡人家》即將開機

劇組演員正在排練演奏劇目主題曲

融合云南歌舞 說昆明人故事昆明方言網絡電視劇《官渡人家》即將開機

導演張三

記者 馬軍艷 實習生 趙烯妤 文 記者 周明佳 攝

云南網訊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它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曾經的《東寺街西寺巷》是昆明觀眾心中情懷滿滿的本土方言劇。今年,在網劇大火的好時光,策劃籌備了3年之久的昆明方言網絡電視劇《官渡人家》即將開機,這不僅是一部昆明人現代生活故事的縮影,在保證劇情進展合理的情況下,全劇還將加入云南民歌、民謠、舞蹈,讓有著“歌舞之鄉”美譽的云南豐富民間音樂資源,得到生動而充分的展示和記錄。近日,本報記者走進了位于官渡區季官社區居委會的《官渡人家》攝制組,身兼執行導演、作曲和主演于一身的云南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張三,正帶著樂隊和主唱進行全劇原聲音樂定稿后的首次試唱排練工作。

有故事有情感

《官渡人家》由云南云視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飲食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攝制。云南著名導演、云南云視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彭涌擔任本劇總導演。全劇是以昆明官渡古鎮為背景,講述東南亞華僑后裔尋根訪故地,遇到一系列“昆明奇人”,發生了一系列波折又有趣的故事。展現百年老昆明的風情軼事、名人傳奇、特產美食、非遺寶藏、民間奇人、鄉音鄉愁,以及創建文明城市進程中的新昆明城市面貌。

該劇制片人、季官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陳雁是土生土長的官渡人,他在采訪中告訴記者,該劇將充分地反映古滇文化,展現改革開放40年后,最真實最全面的昆明百姓生活的轉變,由大的社會背景來反映現在的社會現狀,劇中從言語、不同地區人物對這座城市的情誼、年輕一輩和老一輩對待老房子的情感態度、新鮮事物中所蘊含的古老文化、昆明發展前后的對比,反映出改革開放給昆明人民、給官渡區帶來的變化。

歌舞是大亮點

導、演、唱……雖然繁多的職務在身,但對于能者多勞的張三來說這不算什么,在他看來,自己對每一個“身份”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一天的排練中,張三也在彈吉他、彈鋼琴和演唱指導的幾重身份中來回轉換,情感飽滿朗朗上口易于傳唱的片尾曲、節奏歡快本土特色濃郁的主題曲……從片段到完整版,記者也算是第一時間飽了耳福。

一首接一首,一直處于緊張排練的張三終于在午飯時間短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劇中,張三飾演了人物“三哥”,外號“張三瘋”,是一位50歲出頭的季官村人,他吹拉彈唱無所不能,后來經營一間茶餐吧,每晚與養子一起登臺獻藝,在當地頗有名氣,粉絲眾多。張三自己形容這算是本色出演,因為“三哥”的人物狀態就是張三真實生活的寫照。

張三數次強調,劇中主要是為了展現云南的特色,歌舞將是該劇的最大亮點,“音樂可以直通靈魂,最容易觸動人心,通過歌舞來傳播本土的豐富文化,由音樂來反映生活便是該劇的 主流 。我很希望云南的導演以后在創作作品時,都能多加入云南的歌舞,這是我們的特點,應該讓它成為云南影視作品的一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