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愛奇藝、工夫影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霍爾果斯閑工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作,南京摩影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根據作家天下霸唱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網劇《河神》在愛奇藝上線。現實主義與奇幻懸疑的奇妙融合、快節奏的故事、電影化的制作,迅速讓《河神》成為熱議的焦點。

與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小說相比,《河神》名氣并不算大,然而《河神》堪稱作者4年磨一劍的“干貨”。“小說《河神》不是網文,而是一本實體書,網文容易因每日更新的字數要求而’注水’,實體書則不會。我從初稿的50余萬字刪減到出版時的20萬字左右,《河神》的故事很扎實,節奏快、密度大。”天下霸唱說。而這,也正是愛奇藝看好并選擇《河神》的原因之一。

愛奇藝對網劇深耕多年,從《心理罪》到《余罪》《滅罪師》《無間道》等,幾乎每年都推出被業界和市場認可的網劇。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多次表示,單集時間短、情節緊湊、制作精良的網劇更受觀眾歡迎,這也成為愛奇藝打造網劇《河神》的標準。

《河神》講述了民國時期,警察局外編五河撈尸隊隊長郭得友與友人一起,粉碎邪教“魔古道”復辟陰謀的故事。愛奇藝以電影化標準要求《河神》,靠視聽語言的運用來推進情節、塑造人物,而不是單純靠角色對白來支撐作品。而《河神》故事涉及的民間祭祀、案情偵破等元素,恰好為視聽語言的發揮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比如拜河大典的場景,鏡頭由遠及近,碼頭之上,神婆領著帶面具的眾人共舞,烘托出神秘的氛圍;河中遇難的漕運會長被打撈上岸一段,運用了長達70秒的長鏡頭,環境、事件、人物關系同時交代清楚。而大量航拍、水下拍攝的運用,不僅很好地服務于劇情,更增強了視聽震撼感。

《河神》從編導到演員都大膽起用新人,創作上力求貼近年輕觀眾。《河神》沒有讓角色生硬地說當代流行語,而是描繪劇中青年人與父輩的觀念碰撞、年輕女性對愛情的追求等,讓當代觀眾從角色身上找到共鳴點。“無論故事講述、人物設定還是服化道等技術層面,《河神》都保持了穩定的高水準,沒有出現以往網劇’發揮不穩定’的情況。”影評人韓浩月說,“新人陣容和良好口碑證明,只要故事、制作過硬,沒有明星也會成功,這或許是網劇發展的方向。”

曾幾何時,網劇、網絡大電影意味著題材更新奇、尺度更大膽,也確實曾因為這樣的特點而快速吸引眼球,從而獲得一席之地。記者在2015年、2016年采寫的相關報道中提出,“打擦邊球”的情況不可能長期維系,在常規題材、常規尺度上把作品做出色,才是長久之計。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對網劇、網絡大電影監管力度加大,新鮮感帶來的消費沖動逐漸淡去,市場逐漸恢復理性,藝術品質已經日益成為網劇、網絡大電影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對該領域的長期發展無疑是有益的。

愛奇藝在網劇方面發力很早、積淀很深。有實力的公司、機構、藝術家率先在某藝術類型上深耕,必定對該類型的發展起到重要的規范、帶動作用。近期,除了愛奇藝,包括騰訊視頻在內的多家視頻網站都有優秀網劇上線,不拼數量拼質量,才稱得上真正的繁榮。